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加学术会议是令人难忘的经历,与同行的交流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行业信息,瞻仰学术大牛令人感到兴奋。然而,如果需要在会上发言的话,那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对于“i人”来说,当众演讲总是伴随着紧张、尴尬,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脑中一片空白”这种令人抓狂的紧急事件。如何在会议演讲中保持冷静,从容自如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David Parkins

紧张与焦虑源于“想太多”

首先,不管是从心理学还是生理学角度来说,当众演讲时感到紧张和不知所措是完全正常的。不必过分担忧。

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家Susan McConnell对这种情况感同身受。她说:“在很多学术会议中,现场秩序并不一定是安静而有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在这种环境里登台做PPT演讲,比坐在会议桌前的口头发言更具有挑战性。”

的确,一场学术会议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是静态的。总有人会不时从座位上起身离开,甚至走来走去,还有人低声私下聊天,有人会中途接电话。这些小举动从参会观众的角度来看,也许并不显眼。然而,作为一名站在台上的演讲者来说,就不一样了。台下每一个人的举动你都能尽收眼底。所以,中途离席的人、交头接耳的人、低声说笑的人,对于演讲中的你来说,都可能成为一种“灾难性”的影响。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我展示的内容不够好?不够吸引人?我是不是失败了?这些想法一旦占据大脑,就会“赶走”原本清晰的思路,恐慌和焦虑就会油然而生。

对此,除了及时自我整理好心绪,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之外,还有一些有用的经验可循。McConnell的建议是,做好充分准备,多多练习。

在参会之前可以准备两个版本的PPT,一个简短精炼,一个内容详细。简版的PPT内容应该把握在演讲时间三分钟左右,内容要涵盖自己主要的研究问题,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以及研究亮点在哪里。因为人们不喜欢长时间盯着一张幻灯片去看,所以,每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不要太多,要高度概括并标出重点。简版PPT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更容易把握演讲介绍的节奏。即便因为一些事情演讲被打断了,你还是可以很容易找到“断点”,重新开始介绍。

当然,还有一些对你的研究感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的人。这时,你就可以拿出另外一个不超过 15 分钟的详细版本来,把要点铺开来介绍。在此之前,你应该好好练习这部分内容,对于研究了然于胸,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头脑空白”的情况,而且也让对方感到你为自己的研究做了很多工作,是详实可靠的。

提前多练习,做好准备

日本群马县立女子大学的语言学家 Mark Freiermuth 也强调了会前多做练习的重要性。她表示,自己通常至少要练习7次,才能确保自己准备好了。“第一次练习时总会卡壳,因为有些内容没记住,所以就不知道要说什么。第二次就会好一些,但是会发现有些信息没有交代清楚。到大约第六次、第七次的时候,我通常就可以讲得很顺利了。”

他还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与同学和同事一起到会议室或者礼堂等,实地模拟练习两三次。这不仅有助演讲者找好站位,调试演讲设备,也能提前模拟回答有人抛出来的问题。“如果你已经充分练习过了,你会感到更放松,不容易紧张。”

在演讲环境中找到舒服的“姿势”

国际多动症教练培训中心创始人Laurie Dupar 说,当你身处会场,你应该先找到一个让你感到舒服的位置。如果你对自己的演示空间感到不舒服,完全可以及时向会务组提出来,不要勉强屈就。另外,她还强调了在演讲前休息放松的重要性。她建议,前一天睡个好觉,或者中午休息一会儿,有助于恢复精力,确保自己更好集中注意力。

“即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即使是最好的演讲者,也难免出现紧张的情况。如果你在会议期间突然出现了焦虑、恐慌等状况,那么离开会场几分钟缓解一下是很有帮助的。喝点东西、上厕所、伸展一下肢体,然后再回来。”McConnell补充说,练习身体放松技巧,例如控制呼吸或快步走,都可以有助降低心率、平缓心绪。

另外,人们面对任务时,常常会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对自己的表现期待过高。这也很容易让自己感到失望和沮丧。所以,要记住:自我谅解也很重要,当观众为你鼓掌时是大家的认可,当你失败时也不要苛责自己,观众更不会因此而对你评头论足。

所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好好介绍自己的项目吧,成功一定就在不远之处。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4-03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