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有一段视频在各个媒体上爆火,武汉一个大学校门上居然有火车经过。“文华学院”四个大字闪闪发光,这让文华学院这所高校迅速走进大众视野。
同时,该校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国际建筑、设计专业的学者都纷纷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认为其在地理位置与文化特色中的融合也是高校中创新发展的典范。
网友们也纷纷好奇“这样一所敢于创新的高校,其教学风格又有什么新意呢?”事实不出所料,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及其“三九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都称得上是独树一帜。
该校在2005年该校便开始针对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措施之一就是针对160多名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根本不想学习”的学生进行研究。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该校的个性化培育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也就是其“三九模式”。
首先,该校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术水平,将其本科学生划分为三类:“学术型”“能力型”以及“创业型”。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从学生的“类特色”入手,探索实践个性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其“三九”就是该校个性化教育的体系,包括三个关键点、三种类特性以及“三个一”工程。
根据其“三个关键”,文华学院也采取了专门的措施。首先,该校为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设置了潜能导师,到2013年,该校聘潜能导师412名,表彰潜能导师67名,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其次,通过“立志”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选择志向、阶段规划;最后,还通过扩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课程、实验等,发展其主体性。
其针对学生设置的专门的培养方案,也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反馈,在最初实施阶段便有了显著的成效。首先就体现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8至2012年,文华学院学生在参加全国和全省各类学科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奖励1320项。
当然,学生们的升学与就业成果也十分突出,2009年至2013年,文华学院考研录取率占应届本科毕业生比例在全国一直保持高位。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家“211”“985”重点大学的人数占录取人数近一半。
也是在2009年-2013年的五年里,学校初次就业率高于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其中,2011年学校初次就业率高于全国和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与学校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2、2013年,文华学院毕业生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在湖北省独立学院中获奖总数位居第一。
这样显著的成果自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与认可,该校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同时吸引了顾明远、潘懋元、周远清、叶澜、王英杰等17位著名教育家到学校调研和指导,受到国内教育界名家、学者的肯定。
发展至今,该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稳定且显著的成效,像其别具一格的大门一样,该校的教育方式也从他人的疑惑,惊诧变为肯定、赞赏。对于很多学子来说,该校必然是发展最广阔的舞台,非常有利于个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