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欠薪该怎么追讨?邻里纠纷有何化解良方?在北京昌平每年受理的接诉即办工单中,关于讨薪、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类的相关诉求是个不可忽略的数字。社区基层是如何处理这类工单的?涉法涉诉类热线工单如何公正、高效地解决?
2023年7月,昌平法院和城北街道联合成立北京市首个“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一年多过去了,今年10月底,昌平法院联合昌平城北街道、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亮出了“双诉双融”共治机制的“成绩单”:截至目前,昌平区该机制对接的涉法涉诉类工单办理满意率100%。该机制还入选2024年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秀案例典范,为北京市唯一入选案例。
满意率满格,共治机制初见成效
10月29日,昌平法院发布了“双诉双融”共治机制的阶段性成效,并通报了典型案例。相关通报会上,昌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潘幼亭介绍,机制推行一年来,累计调解纠纷773件,成功594件,成功率77%,靠前化解重难点工单1381件。
当下,昌平法院已联合辖区10个镇街建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通过“诉”前调解与接“诉”即办工作精准对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双向融合”,形成源头解纷合力。截至目前,12368热线对接“双诉双融”涉法涉诉类工单办理满意率为100%。
“双诉双融”共治机制,即通过“诉”前调解与接“诉”即办工作精准对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双向融合”,形成源头解纷合力。潘幼亭进一步介绍,一方面,机制针对12345热线工单中的涉法涉诉问题,及时开展联席会商、联合调解,促进纠纷就地化解、源头化解;另一方面,针对基层治理难点问题,机制可充分整合解纷资源,助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具体而言,该机制能调动多元解纷力量,建立“网格员初步调-社区(村)进阶调-工作站深入调-法院诉调对接”的分层过滤模式。“镇街12345专班收到涉法涉诉工单后,由网格员、接诉即办工作人员负责摸清情况、讲透情理,实现简单问题就地化解。若诉求无法解决,则由村居干部介入调解;仍无法解决的,则将案件委派至所在镇街工作站,由工作站调解员开展调解。”潘幼亭说。
调解员介入,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
侯俊安是“双诉双融”机制下的一名特邀调解员。在真正对接涉法涉诉类热线工单前,他曾在昌平法院担任了15年的陪审员,是一名持有资格证的法律服务工作者。
侯俊安告诉记者,从2023年7月至今,已有超过200个涉法涉诉类工单经由他手。在他看来,在处理这类工单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份以及给出的建议,于当事人而言都更具权威性,也会架起双方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桥梁,“在许多民事案件、基层纠纷中,很多当事人并不清楚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甚至也可能并不相信社区工作者,这时候就需要调解员去做普法和解释的相关工作。”
案件调解成功后,侯俊安会为当事人出具调解书,加盖公章,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未果,也需要他固定事实、证据,留存当事人信息,引导当事人依法解决诉求。侯俊安说,对于当事人来说,接受调解也更能节省时间成本。
记者了解到,为延伸职能、优化服务,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一年多来,昌平法院还会为网格员、调解员等开展集中培训、示范调解,通过微信群推送法律专业知识、调解技巧和相关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各工作站累计培训指导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调解力量的解纷能力和水平。
推动多元力量融合,各类诉求降量提率
作为北京市首个“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的所在地,昌平区城北街道下辖46个社区、5个村,有人口近24万。2023年7月以来,城北街道“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共调解矛盾纠纷404件、调解成功298件,调解成功率73.8%。
今年7月,昌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北街道联合申报的《“双诉双融”共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案例入选“2024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秀案例典范”。
“‘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推动了法治、德治、自治力量的深度融合,提高了诉求人满意度,实现了多方共赢。”昌平区城指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仇哲介绍,2024年接诉总量已达43万余件,特别是涉法涉诉诉求数量多、挑战大、破解难,群众维权意识强,但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更倾向于拨打12345寻求帮助。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诉双融”共治工作站应运而生。仇哲认为,“双诉双融”共治工作模式,是化解矛盾纠纷的有益尝试。数据已经体现了成效:一年来,昌平区受理12345市民诉求同比下降9.87%,对于讨薪类、物业类问题接诉即办平均成绩,同比去年1-10月分别提高1.86分、1.18分,降量提率效果显著。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