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视频,经常会刷到外交部的发言,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来形容欧美等国家:沆瀣一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沆瀣一气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一些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

既可以形容人,也能形容一个组织、集体。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私利,就和坏人沆瀣一气,勾结起来欺骗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可知道,这原本是一个好词,形容关系如同雾水和露水一样连在一起密切,意指志趣相同,气味相投。

那沆瀣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沆瀣的拼音是hàng xiè。

1、沆瀣原来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

在古代,人们认为这种水气是仙人所饮的珍贵饮料。

有些诗人也用它来形容清幽的境界。

比如说,《噩梦》这首诗里就有这样一句:“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

这里的“餐”和“饮”都是指吸收或享受的意思,作者用“沙棠”和“沆瀣”来比喻自己在梦中所见到的美好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⒉、引申指珍贵的饮料。

⒊、借指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这就是沆瀣一气的意思。

沆瀣一气的来由

这要追溯到唐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考生要经过多次考试才能中举。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

主考官是一个叫崔沆(hàng)的官员。他批阅了许多考卷,其中有一个叫崔瀣(xiè)的考生写得特别出色,崔沆就把他录取了。

发榜那天,崔瀣看到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

按照当时的规矩,考中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要去上门拜谢恩师。

崔瀣就去了崔沆家里。

真是巧合啊,主考官和门生竟然同姓,并且名字还能组成一个词:沆瀣。

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议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觉得很好玩,就编了一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彼此契合,意气相投如同水气、雾露般难分。

本来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并没有什么贬义。

崔沆和崔瀣也没有什么私人关系,只是因为考卷而认识。

但是后来,有些人听说崔瀣中举后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官职,就开始怀疑他们俩是不是有什么勾结。

于是,他们就把“沆瀣一气”这个说法用来暗指他们俩有不正当的关系。

渐渐地,“沆瀣一气”就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些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传播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变化。

有些词语的本义和现在的意义可能相差很大。

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注意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寓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沆瀣一气的人,不要被他们所迷惑,要坚持正义和良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