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布拉姆斯”坦克存在许多误解,其中大部分源于双方的宣传,不过这并不改变事实。以下是一些关于这款战斗车辆的常见误解,且可以很容易被推翻。当然经常阅读本人转发的内容的朋友也会发现,他们各说各的理,各讲各的道。每个人点评与讲述都有很大的出入。
侧面装甲
“艾布拉姆斯”坦克的侧面装甲多次被批评过,因为其主装甲相对较薄,厚度为30毫米,相比之下,任何型号的T-72的厚度则达80毫米。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大劣势,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艾布拉姆斯”主装甲厚度为31毫米,在整个侧面都保持这个厚度。但其前1/3部分加装了25毫米钢板,形成了驾驶员侧面总厚度56毫米。尽管这个额外钢板对战斗舱没有直接保护作用,但其次,车体侧面还有钢制的装甲裙板,厚度相当可观。前1/3部分装甲裙板厚达65-70毫米,加上与坦克底盘的距离叠加后,侧面装甲总厚度在前部达到109-114毫米。向后则逐渐变薄,在炮塔底部附近厚度为50-55毫米,车尾则减少到25-30毫米。即便如此,中央侧面厚度依然达到80-85毫米,车尾下部和中部达到60毫米,上部为30毫米。
对车组人员的危险
尽管配有排爆面板(后文会详细讲述),车组人员仍面临两项严重威胁,且这些问题常常被忽视。其一是油箱设置,这曾导致“艾布拉姆斯”坦克的炮塔被掀飞,而之前人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油箱位于驾驶员两侧的车体前部,满油时安全性较高,车辆也装有自动灭火系统,可以将着火的油箱隔离。然而,若油箱燃料消耗后,其中的油气会带来爆炸风险,可能引发足以撕裂车体并掀飞炮塔的爆炸。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触雷或被简易爆炸装置袭击时。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工程师们开始考虑加强“艾布拉姆斯”的防雷保护。TUSK套件(用于提高坦克在城市环境中的防护性能)可以在车体底部安装一块200毫米的装甲板,以保护驾驶员和油箱。
第二个威胁来自炮塔转动系统中的液压装置。“艾布拉姆斯”仍使用了久经考验的液压驱动转向系统,但其液压罐缺乏保护,且据坦克兵反馈,液压罐时常会泄漏。此外,液压罐位于易受攻击的炮塔底部,液压液本身具有腐蚀性,可引起化学烧伤,且具有易燃性,这给坦克增加了安全隐患。
前装甲防护
主要指前装甲板,它同时也是战斗舱的顶部。很多人认为它的厚度只有20-30毫米,认为被高爆弹击中炮塔下部就会造成穿透。然而,通过简单观察可以发现,打开舱盖后能看到装甲厚度远超30毫米。根据国防工业代表和五角大楼的说法,其厚度为80毫米。
排爆面板和相关问题
排爆面板曾多次被批评,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弹药性能方面的优势。特别是美国弹药采用了Composition A3 Type II炸药,遇到直接物理冲击时不会爆炸,而温度对其影响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很早就开始生产这种耐冲击的炸药。比如二战中Sherman坦克的75毫米炮弹就采用了硝酸铵炸药,需在300摄氏度下才会燃烧。而Composition A3 Type II具有类似特性,但爆炸威力更大。当然,这并不能排除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尤其在弹药加热的情况下。此外,这种炸药仅在美国使用,其他北约国家采用的炸药成分各异。
关于排爆面板,还需说明防爆隔板。这块厚度28毫米的隔板,与内部装甲板材质相同。隔板并非单独焊接在侧面,而是侧面的一部分,这提升了结构强度,但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防爆隔板必须关闭(这一点在实际战斗中经常被忽视);其次,尾部弹药仓的弹药应只是燃烧而非爆炸。值得注意的是,Composition A3 Type II的TNT当量为1.8,即1.92千克的炸药相当于3.5千克TNT。这还仅是发射药的威力!在标准弹药配置下,50%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50%为高爆破甲弹或多用途弹,其最低TNT当量为126千克。如果考虑弹体内的炸药,每颗弹药的炸药量为2至4千克,TNT当量总计约220-240千克。因此,弹药仓在爆炸时造成尾部装甲板撕裂并不奇怪。
需要说明的是,“艾布拉姆斯”更常见的情况是燃烧而非爆炸,这是因为炸药特性和实际战斗中未闭合隔板的原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较少出现炮塔被掀飞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