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伍勇 徐庆 摄影报道

临近11月,四川泸州泸县玄滩镇新山村稻虾养殖基地,最后一批大头虾捕捞已接近尾声。10月29日下午,虾农们穿戴着防水服,正在徒手捕捉“漏网之虾”,而已经打包准备发货的新鲜大头虾,晚上便可以端上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在徒手捕捞虾田里的虾。(华小峰摄)

当日,“奋楫争上游·改革‘四重’奏——‘川渝一盘棋·唱好双城记’”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也来到玄滩镇新山村稻虾养殖基地,这里是川渝共建的巴蜀鱼米之乡核心地带。近年来,玄滩镇以新山村为试点,发展稻虾养殖,已带动全镇发展稻虾养殖2万亩,成功打造川渝交接区域稻虾养殖示范样板。

走在乡间的田野边上,田间的白鹭成群结队正在觅食,偶尔飞起转到另一片田野,一幅美好的生态画卷在玄滩展开。

“白鹭在吃我们稻虾田里的小鱼,我们养殖的水都是从河流里抽来的,同时不添加任何化肥和农药。”新山村党总支书记张祖强向记者介绍,新山村养殖大头虾与小龙虾,每年主打错峰上市、时间早的优势,带动村民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养虾,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据了解,玄滩镇作为川南渝西农旅协同发展示范片区核心,主要功能定位为立足稻虾产业,带动周边乡镇建设泸渝农产品供应基地,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蜀鱼米之乡玄滩示范区的稻虾共养田。(伍勇摄)

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行“稻虾共作”高效生态种养,已有稻虾养殖家庭农场35个、种养大户100余户,通过农场引领、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玄滩镇稻虾产业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玄滩镇农业增收6000万元。

如今,玄滩镇已形成了特有的“3411”稻虾种养技术,即每亩稻田养3季虾收400斤虾,产稻谷1千斤,共收入1万元。

“村民们养虾由合作社提供虾苗,成熟后村民们的虾可以直接卖给客户,也可以卖给合作社,大部分销往重庆成都。”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市场上的虾苗价格贵,货源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玄滩镇还建立起了早虾苗培育基地,将培育和销售的节奏把握在自己手里,更加精准地控制小龙虾的投放和上市时间,拉开与其他主产区的繁育优势距离,让稻虾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山村养殖的大头虾。(伍勇摄)

随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玄滩镇不再满足于只发展稻虾养殖,开始探索文旅发展,推出趣味钓虾、抓虾活动等活动,凭借着距离重庆只有十多公里的交通优势,吸引了众多来自重庆和四川泸州等地的游客前来体验。目前,玄滩已经构建起一条长达12公里的稻虾产业环线,成为节假日近郊游的热门选择。

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稻双赢,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这个小镇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赛道。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整合资金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延伸强链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玄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