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旅程虽然悠长,但关键之处常常只有几步,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是路遥深以为然的箴言,他将其置于作品《人生》的扉页,视作指引一生的经典。路遥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一旦确定方向,便全力以赴,步步为营。他离开清涧前往延川大伯家的经历,是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很多人认为这次离开是迫不得已,其实在无奈中也有路遥自己的默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12月,路遥出生在陕西清涧县,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陕北作为革命老区,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路遥家自然也不例外。家中子女众多,为了能让他上学,父母决定把七岁的路遥过继给远在延川县的大伯王玉德。大伯与大妈早年响应号召移居延川,却一直未育。因此,在1957年深秋的一天清晨,父亲带着他徒步两天,来到郭家沟村的大伯家。这次行走一百多华里的经历,在路遥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七岁的路遥已有些自己的想法。身为长子,他从小便承担起分担家庭重任的责任。然而真正令他痛苦的是无法读书。这次被过继给大伯,不仅是父母的无奈,也是他自己对求学渴望的默许。生母曾说过,小时候的路遥聪明伶俐,从不让人操心。他若真心不愿去,无论如何都不会乖乖留在大伯家。

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问题时,他回忆道:“我知道父亲会悄然离去,我假装不知道,只是躲在村里一棵老树后,看着父亲如小偷般消失在晨雾中。”那时,他有两个选择:要么追随父亲返回,要么忍住泪水留下来读书。他选择了后者,因为知道留在这里才有机会改变命运。

他的坚韧和超越年龄的成熟,使他承受住了生活给予他的考验。从此刻开始,他意识到:要走出困境,需要自己努力。

来到大伯家的初期,他受到村里孩子们的嘲笑,但倔强如他,总是凭借自己的勇气与对方抗争到底。这份不服输、不认命的性格,使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小学毕业后的路遥面临新的挑战,大伯觉得让他识字已经足够,不愿再供其读书。但路遥坚持争取,仅参加小升初统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县唯一的全日制中学——延川中学。他说服了几个同学帮助借钱缴纳学费,使得他的求学之路得以继续。

若说七岁那次离开是被动选择,那么十三岁的这一次则是主动争取。凭借这份坚定与智慧,他踏出了人生中的第二步,也验证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理念。在同龄人仍依赖父母庇护时,路遥已经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

初中毕业后的政治动荡使得他的升学之路再度受阻,但他没有放弃。在文学创作方面展露出的才华,为他提供了一次进入县通讯组工作的机会,这是命运赐予他的突破口。

1973年,全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在各级领导支持下,他终于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这是人生第三步的重要跨越。之后工作于省级刊物编辑部,一切都因他的才华和努力而水到渠成。《人生》的成功,让这个来自黄土高原的小伙子成为全国知名的人物,而这所有荣耀正是源于一路艰辛打拼而来的成果。

然而,《人生》之后,他并未止步,而是开始构思更宏伟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经历数年的准备和创作,这部史诗般巨著终于面世,并赢得巨大成功。但长期透支健康使得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同时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在好友和弟弟劝说下,他放弃维持已名存实亡的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他最终病倒,被送回故乡疗养。然而病魔无情,在11月17日早晨8时20分,这位热爱生活、充满梦想的人永远闭上了双眼。他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证明,即使出身卑微,也可以通过努力实现非凡梦想。《平凡的世界》至今仍激励着无数青年奋勇向前,如作家所言,它带来了希望、勇气和光亮,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