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因为一个女子的死吵翻了天。

43岁的沙白,在确诊红斑狼疮20多年后,选择远赴瑞士进行安乐死

她在个人账号上发布倒数视频,记录最后的生命时刻。

10月25日,账号停止更新,头像由彩色变成黑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料,这犹如投下重磅炸弹。

引发了公众从同情、尊重,到质疑、谩骂的强烈反应。

一些网友攻击她自私、虚荣、激进。

不过,沙白的朋友和老师也出面反击,指出很多传言不实,为她辩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沙白已经离世, 舆论却并未平息。

10月25日之后,沙白的 个人账号全网转为私密。

如今,账号又可见,只是争议性内容被删除,这又引来许多猜忌。

原本她一个人的自我选择,却借由社交网络的传播、讨论,逐渐发酵成了一场公共大讨论

甚至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谩骂和争议。

何以至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乐死是一个复杂、敏感的话题, 鱼叔聊过太多次了。

不过,这次沙白之所以引发舆论地震, 不单是安乐死问题这么简单。

作为普通人, 沙白 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也没有违背道德底线。

她花自己的钱,走正规流程,得到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

即使她的选择不被理解或认同,也没有必要遭到恶意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她的故事在网上公开后,在无数人的打量和审视下渐渐 就变了味。

起初关注到的人,还是给予尊重、理解。

之后,出现了不少观点各异的讨论,但尚且都在理性范围内。

很多问题的提出,的确是有思考价值的。

普通网友发出个人感喟: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个人是否真的能够卸下家庭、社会的责任,享有生命的最终决定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学人士给出医疗意见:红斑狼疮并非绝症,不易根植但可以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学人士给出法律咨询:安乐死的具体过程和适用条件,存在的法律、道德、伦理等复杂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切片化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误读和简化。

沙白的个人意志被极大扭曲,很多视频片段也都被过度解读。

比如, 很多人认为沙白在夸大病情、污名化红斑狼疮,指责她给很多患者制造了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她曾在视频中明确说明过,红斑狼疮不是绝症,普通患者只要好好吃药就好,只是她的情况比较特殊。

病程已二十年,自己尝试过多种治疗,但如今到了换肾也无法治愈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因为70万的安乐死费用,抨击她展示特权阶级的优越感。

甚至会因为她在视频中打扮得精致得体,不像一般病患, 认定她所谓的尊严只是外表的体面。

批判她是为了服美役到了不要命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因为看到视频中她的父亲年事已高,牙齿状况不佳, 批判她自私、不孝,没有责任感。

揣测她的父亲为了送她安乐死,自己都舍不得看病。

但 她也在视频中明确说过,父亲不缺钱,她也在劝父亲治疗牙齿,只是他自己比较固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批评她不遵医嘱,不珍惜生命,是自作自受。

后来她的意语老师发布聊天记录,解释这一切根本没有这么简单、光鲜, 社媒平台的内容终究是她希望被让别人记住的一面。

实际上,20年来,她曾牺牲兴趣爱好和人身自由,积极尝试过各种治疗方式,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

她最终做出这一选择,必然不像视频中表现得那么轻松、洒脱,背后也经历了漫长、艰难的心理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奈何亲友的解释,也没能挡住凶猛的舆论。

尤其在算法、平台的推波助澜下,情绪化内容被进一步放大。

甚至出现了大量断章取义,以讹传讹的谣言。

最出圈的言论说,她在鼓吹安乐死,宣扬器官买卖,怨恨穷人不给自己换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有人指出,这段话歪曲了她的表达。

删除了她原话中最关键的一句——

「我没这意思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绝不是说,沙白在自己视频里所有的言论都是值得认同的。

她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

只是一个在网上分享自己想法的普通人。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只是想引发大家的思考而已。

她在视频里提到的话题,自然是可以被讨论的。

只不过,这一切理应在不被断章取义的前提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种种,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网络暴力。

对沙白的道德审判,不仅遍布各大网络平台,更是大规模涌入了沙白本人的视频账号下。

沙白离世后,可以猜测她的账号可能转由亲人管理。

亲人刚经历离别之痛,又要去目睹如此多的谩骂,这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范围。

也难怪账号一度转为私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其他负面影响。

无论是否出自沙白的本意,如今都已经被人们看成她结下的恶果。

像是给红斑狼疮病患群体造成的心理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及,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和阶级矛盾。

虽然从另一个角度讲,也相应带来了医学科普和社会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键问题还是,沙白的故事,本是关于她与病痛和死亡的抗争,却被强行套入关于道德、价值观的审视框架中。

如今,沙白的形象已经被公共舆论淹没,彻底符号化。

很多人谈论着她,却都像是在自说自话。

无论支持或反对,都不过是借由她,表达自己的立场。

沙白无意间被卷入一场舆论之争,最终成了舆论的牺牲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冷漠的、毫不关心个体真实情感的公共审判,让我想到加缪的《局外人》

男主的母亲死了。

守灵时,他喝了别人递来的牛奶咖啡,吸了根香烟。

他知道生活还是得继续,和女友共度了周末。

他偶遇感情不顺的邻居,陪他喝酒,听他发了几句牢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 法庭上,这些都成了他的「罪状 」 。

人们透过这些细枝末节,审判他冷血、无人性——

居然在母亲的棺材前还能怡然吸烟、享用咖啡, 母亲离世了还只想着男欢女爱,喝酒享乐。

所有人都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没有灵魂的恶人,给他判了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想起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

大卫·戈尔犯下奸杀罪,被判了死刑。

采访镜头中,人们高举标语,表明自己对死刑的立场。

有人认为他罪该万死,有人认为死刑不是唯一的解决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深入调查的记者认识大卫·戈尔,知道真相——

奸杀不是事实。

大卫·戈尔为推动死刑改革,以生命为代价演了出冤假错案。

但唯一手握证据的记者,终究没能救他于虎口。

不容置疑的想象,淹没了真实的大卫·戈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中,沙白也不是唯一被淹没的。

这几年来,网络媒体越来越深入社会各个角落。

死亡这类敏感话题一经发布,便极有可能在大众狂欢和道德审判中被扭曲和消解。

曾有新闻,一个网红直播时分享自己抑郁症经历,表明自杀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评论区中,有人认为她为男友死太脆弱,有人认为她在作秀。

不少网友还故意刺激她的情绪,催促她快点喝药。

反而将当事人彻底推入绝境。

直到她去世后,很多人还在说,是她自己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

个人的痛苦无人在意,舆论把生死化为一场又一场的道德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网络上吵来吵去。

可事到如今,还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沙白为什么会选择死,选择自杀。

鱼叔不禁想到一部伊朗电影《樱桃的滋味》。

男主驾驶一辆车徘徊在黄土飞扬的郊外。

他想寻觅一个合适的乘客,协助他完成自杀计划。

但几乎所有人都不理解他的想法,他们只感到害怕、不满。

年轻的士兵说,这样做是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徒说,这是教义禁止的。

而一位好心的老人讲了自己的故事,试图让他忘记这个想法,找到让他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人说得都没错。

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出于道德或信仰,给出了他们认为最合理的答案。

但,问题是——

没有一个人问他,他到底为什么想自杀,他经历了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和沙白的故事何其相似。

沙白同样是舆论飓风中,处在风眼中最平静也最落寞的的主人公。

她的死亡被全民热议, 她的选择遭全网审判。

她所有精挑细选的照片,精心剪辑的视频,都成了别人攻击她自己的素材。

人人都高举道德标尺,对她的选择妄加评判,无意倾听选择背后的长久痛苦和挣扎。

这显然不是沙白分享个人故事的初衷。

沙白一开始分享出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她其实在视频中说过,她的视频不是做给大众,而是做给支持自己的人看的。

为朋友、家人和支持自己的人留一份念想。

在长年用心经营的社交平台上,画下一个圆满的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也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身处相似境况的人。

患病二十年,依然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去很多地方,奋力追逐和普通人一样精彩的生活。

她想告诉更多人,生命纵有苦痛仍留有不同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只是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

却不曾想,这些痕迹也终究被扭曲了,抹去了。

明明社媒的出现,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更多普通人被看见,让更多与众不同的想法可以得到更好的交流。

但怎么,它反倒将我们越推越远,让每个人都被迫变得越来越沉默、冷漠。

就像不久前的一则出租屋女子死亡的新闻。

人们聊着就业、房租、考公、抑郁症等社会话题,鲜有人真正关心当事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缪说过,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你当然可以给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但也不至于,因此嘲笑那些已经做出选择的人们。

或许今天,还是可以说,我们依然享有言说死亡的权利。

但显然,我们已经很难承受言说它的代价。

死亡是一件严肃而沉痛的事。

更沉痛的却是,无视他人的死亡。

不再关心鲜活的生命如何枯萎,不去追问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苦涩挣扎。

明明这些,也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关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