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是怎么丢失制空权的?如果把二战德国空军的总体实力与苏军和英军比,并不差太多,且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空军也打了不少胜仗,但最终丢掉制空权,主要原因有两个:指挥体制和后继乏力。
首先,德国空军有一定的实力,但指挥官戈林刚腹自用耽误了不少大事。
虽然二战德国从第三帝国上台后,到1939年发动二战,这期间仅有6年的扩军备战时间,但德国的工业体系和基础牢靠,使德国空军的建设发展迅速。这得益于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德国寓军于民的政策,在《凡尔赛条约》背景下,德军采取民用航空学校培训战斗机驾驶员,使用民用飞机研究战斗机技术;二是一战战斗英雄戈林带动了德国空军的建设和发展。
德军非常信任和依赖戈林和戈培尔,把空军单独拎出来交给戈林负责,把舆论宣传阵地交给戈培尔负责,他俩就成了第三帝国发动战争的一只翅膀和喉舌。这俩人也真负责任,戈林不仅把空军管得滴水不漏谁也插不进脚,戈培尔更是到死还在为继续战争摇旗呐喊。
由于德军把打赢战争的主要精力放在以装甲快速进攻为主体的闪击战上,客观上对空军和海军的情况插手不多,加上国防军与他之间存在一些隔阂,在指挥作战中就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为达到掌权和直接指挥的目的,第三帝国建立了双重领导体制,即大本营统帅部和陆军总参谋部,刚开始是以陆军总参谋部为主下达作战命令,后来陆续都以统帅部直接指挥,总参谋部反而只起到传令兵的作用。
但戈林控制的空军却是个例外,不仅他刚腹自用我行我素,而且还说了不少大话耽误了不少大事。战争打响以后,戈林起码在三件事上说了大话。一件是敦刻尔克大撤退问题上,第三帝国听了戈林的话,以为德国空军能把英法联军消灭在海滩上,结果放跑了30万英军,成为日后在西线打击德军的主力。二件是在英伦三岛空战中,戈林说德国空军一定会打败英军,结果劳民伤财让英军的雷达系统打了个措手不及。三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最艰难时期,保卢斯望眼欲穿希望空军能空投物资,戈林也打包票说一定能将物资送到前线,结果却是大部分给养投到了苏军阵地。
从这个层面讲,德国空军在战场上的使用,由于没有和闪击战有效配合在一起,空军作为了一个单独的作战单元,大大降低了闪击战的效能作用,而戈林的一人说了算,客观上又为德国空军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其次,德国空军并不是战斗力不行,是综合国力支撑不了两线作战。
纵观二战几个空军战斗力较强的国家,英德苏美日,外加意大利法国,唯有英国、苏联、德国和日本的空军能与美国空军相抗衡,但英美苏是站在一条边上的,日本又被美国拖在太平洋战场不能自拔。这样算来,在欧洲战场,等于德国空军一家要应对英美苏三家空军,德国空军再强也无济于事。而且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只生产出12万架战斗机,与英美苏三家加一起有60万架相比,差得太多了,即使把美国的30万架抛开,仅英苏30万架战斗机就够德军喝一壶的了。
是德国空军战斗力不行吗?当然不是。第三帝国发动闪击战,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依靠空中打击和地面装甲快速进攻相结合,空军成了闪击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德军的闪击战输就输在综合国力支撑不起和战术打法上出了问题。
如果说进攻波兰和占领法国是德军闪击战从理论到战场实践过程的话,那么苏德战争就是真正考验闪击战效果的关键一战。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三路进攻苏联时,德国空军一马当先,仅半天时间就摧毁了苏军部署在边境的66个机场和1200多架飞机,使苏军一下子失去了制空权。
但人们发现,随着苏德战争进程的铺开,德国空军在东线战场上的作用并不明显,除了在每场战役有那么几次出场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西线与英军和盟军作战。这里反应出两个问题,一是德国空军的力量有限,没法同时在两线作战;二是德国的基础工业被大量用于制造装甲坦克,空军只能打一架少一架。
从这个角度讲,德国空军在东线失去制空权,也是随着苏军对闪击战的了解而逐渐丧失的。在列宁格勒战役,在莫斯科战役,苏军大量使用了高射炮兵和空军极大地消耗了德国空军的优势,而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随着德国地面部队丧失战场主动权,德国空军的作用也明显大打折扣。
所以,通过上面分析看出,德国空军丢失制空权并不是由它自身来决定的,而是在闪击战中,德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困难,而德国综合国力又支撑不起闪击战。可以说,在德军的总体部署上,空军的作用被大量用在西线,而美军的远程打击力量又将德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企业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加上德国本来又缺乏燃油补给,也就是1944年东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西线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就标志着德国空军失去了制空权。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古德里安为何不绕开斯摩棱斯克直接进攻莫斯科?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苏军伤亡巨大还越打越多?基数没变全民皆兵
二战初期,日军为何不继续进攻苏联?武器装备落后差距太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苏军反攻柏林困难重重?要经历复杂和艰苦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