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督教堂泛滥!“发鸡蛋”吸引老年人,背后意图令人细思极恐
文史达观
2024-10-29 12:47山西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作为文史领域的文史君,也不得不感慨一下社会之现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北、河南等广大农村地区,村庄里出现了多栋写着“基督教堂”的建筑。
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和留守村庄的妇女时常往教堂跑,当他们出来时,手中都拎着一兜东西,脸上喜笑颜开。
走近一看才发现,他们手中拎的是鸡蛋,基督教堂正在用“发鸡蛋”来吸引老年人。
那么,这些教堂为何会在农村如此泛滥呢?这些鸡蛋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呢?
今天文史君与大家聊一聊。
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
关于基督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前没有具体年份,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但比较广泛的认知是,基督教至少在唐朝时就已经传入了中国,当时在长安一带很盛行,当时的名字并不叫“基督教”,而叫做“景教”。
再往后,基督教的不同教派,如“聂斯托利派”等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国,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如元朝、明朝等时期有所流传。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国家的进入,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
其中太平天国的起初,其实就是洪秀全借助基督教而聚拢起来的人气。
那一时期,不仅传教士数量激增,而且传教方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化和系统化。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传教士不仅带来了西方的宗教信仰,还带来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同时,也有很多不正规的教堂层出不穷,给中国民众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基督教为何一时兴起?
基督教之所以会在我国广泛传播,核心原因是我国民众信仰的空白,基督教趁虚而入了。
在古代,国人主要信奉的是佛教和道教,其中清朝以来自上而下以佛教为主,于是近几百年来国人主要信奉佛教。
然而,到了近代,以冯玉祥为代表的诸多军阀,出于各种目的开展了多起“灭佛运动”。
那一时期,摧毁了河北、河南、陕西多地的许多重要佛教寺庙,如河南的大相国寺、洛阳的白马寺,甚至连少林寺都未能幸免于难。
随着那些古老寺庙的毁灭,寺庙中的僧人们要么还俗,要么参军,佛教的影响力开始减弱。
再往后,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将一些信仰定义为迷信,一时间国人的宗教信仰出现了真空,也正因如此,给基督教的进入创造了条件。
同时,基督教的负责者也发现,与其讨好达官显贵,不如向中国输入教义文化,尤其是向人口基数更大的农村地区传教。
基督教为何在农村很风靡?
基督教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风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精神与情感需求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农村地区面临着传统价值观和社区联系的弱化,许多人感受到精神上的空虚和对生活意义的探索需求。
特别是对于一些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缺乏子女的陪伴和关爱,基督教教会经常组织集体活动,探望老人,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这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基督教。
2、农村地区相对封闭
现如今,互联网的兴盛,逐渐取代了农村与城市的信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