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志愿军已手无寸铁,但整整6000美国大兵,竟无一人再敢开枪。
朝鲜砥平里,这是中国志愿军折戟之处,也是志愿军打出如虹气势之地。由于装备劣势,我军屡次发起无效冲锋,最终只能遗憾撤军。
可占据上风的美国士兵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深陷阴影之中。
对他们而言,不知疲倦往前冲的中国战士,犹如降临人世的死神,把死亡的恐惧撒向他们每一个人。除了太可怕,他们说不出更多话。
这场战役究竟有多惨烈,以至于对亲历战事的美国士兵,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1951年,在朝鲜战场身受重伤的美国士兵博尔登,被部队辗转运回国内。
他的手和一半屁股已经完全失去知觉,若治疗效果理想,当然能够痊愈。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他将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
他的老友前来探望,总会调侃他英雄迟暮。一个参加过多次大规模作战的老兵,对付区区中国人,竟然会如此狼狈。
听到这话,博尔登脸色煞白,好似回想起了什么恐怖的事情。
他颤抖着声音开口:“太可怕了!那群中国人太可怕了!他们像不要命一样往前冲,死神也不过如此。”
看得出来,他发自内心地对中国志愿军感到畏惧。刚刚结束的砥平里战役,将成为他终生难以和解的创伤。
1950年,作战经验丰富的他被派到朝鲜,遇到了一群军队战力十分落后的朝鲜人民军。社会主义的武装不过如此,他在心里轻蔑地想着。
没过多久,听说中国人赶赴战场,他也毫不担忧。毕竟一穷二白的中国军队,在他眼中并不能掀起什么风浪。
直到前往砥平里之前,他都抱着这样的想法。
美国人带着随便打打的心态安营扎寨,志愿军则抱着必胜的信念迎接战役。
开国少将徐国夫,当年是这场战役的指挥人员之一。据他回忆,我们的战士在参战之前,就已经吃尽了气候的苦头。
朝鲜天寒地冻,随时可能降下大雪。一旦雪花出现,气温又得降低许多。大家都在祈祷天气放晴,可老天爷却偏偏要给大家考验。
我军的后勤物资本就短缺,战士们在极寒天气之中拼命,身上也只能穿着单子,脚上也只能蹬着草鞋。
一个小战士,年龄大概只有17岁,面容十分青涩。虽然年纪小,可他却非常勇敢,从不喊苦喊累,从不退于老兵之后。
一天夜里,他把布鞋让给了平时处处照顾他的老大哥。因为对方腿上有伤,他总担心寒从脚起,加剧伤势。
而他就那样穿着露脚趾的草鞋,在凛冽的寒风中值夜。站到半夜,他能够逐渐感觉到,自己的双脚逐渐麻木,直到全部失去知觉。
第二天换班时,他连路都走不动。众人低头一看,小战士的脚趾竟然活生生被冻掉了。
自然环境带来的考验数不胜数,而我们英勇顽强的志愿军顶住压力,全力以赴,投入战争。
然而真正的修罗场,正在前方张着血盆大口。
联合国军指挥官李奇微是只老狐狸,他派出一支6000人的队伍进攻砥平里,同时为士兵配备了重型机枪、大口径火炮、高性能战斗机和杀伤力极强的坦克。
美国人浩浩荡荡,发起猛攻,用火力压制住我军的冲锋。装备上的差距,是我们无法跨越的鸿沟。不过战士们相信人定胜天,人的潜力无限大。
他们拿着轻武器,或是冲锋枪,或是手枪,不间断地发起冲锋。被打退一次,我们也不气馁,紧接着马上发动第二次。
我们虽然没有大火炮,但我们有一群团结一心、不畏牺牲的战士。极限状态下,一个人就是一座碉堡。
一位战士在攻打敌人的一处火力点时,胸腹部都被击中,肠子顺着肚子掉了一地。
他管也没管,倒在地上仍然爬行向前,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一处碉堡。他的血肉,糊了周遭的美国人一脸。倒霉的博尔登,亲眼见证了这一幕。
当时他就隐藏在碉堡旁边的一处壕沟里,而他的战友就蹲守在碉堡附近。我们的战士在他的面前自爆,那血腥的场景,他终其一生也忘不了。
一声尖叫响彻在博尔登的耳边,他看见战友目光呆滞,手脚僵硬。疯了,战友疯了,对面的中国人也疯了。他这样想着,一股寒意从心底陡然升起。
在爆炸发生的同时,一群志愿军还在不要命似的向前冲。
前方的人被机枪射中倒下,后面的人马上捡起他的武器继续冲。他倒下之后,后面的人又再次上前。
一轮接一轮,一人接一人,志愿军好像永远都无法消灭。
他们非常聪明,每个人几乎都能精准找到地上的弹坑,以之为掩护,尽可能拉近自己与敌人火力点的距离。
他们也非常执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战友们的牺牲,完全无法将他们劝退,只会激起他们更加强烈的斗志。
白雪皑皑的世界里,志愿军的热血仿佛能够把周遭的空气点燃。所有阻力,都无法成为他们的阻碍。
眼看着这股拼劲,博尔登毫不怀疑,如果没有火力优势,他们一定会被这群中国人碾成粉末。
太绝望了,这简直就是人间地狱。脸上带着血迹,拖着残肢仍然不肯倒下的志愿军,在他眼中比死神还可怕。
他和身边的战友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畏惧和退意。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对他们而言本来就是灾难。他们也心知肚明,美国是非正义的侵略者。
所以一群美国大兵完全做不到视死如归,更不可能像中国人那样用胸膛堵枪口,用四肢当引线。
炮弹爆炸的声音络绎不绝,战火还在持续燃烧,博尔登心中却万分疲倦。这场战争,他看不到丝毫希望。
他只能扯着嗓子大喊:“嘿!别再冲了,不要再过来了!停手吧,我们都停止,你们别来送死,给我们留一条生路。”
对面的人充耳不闻,仍然执意“送死”,当然,也执意把死亡的阴影带给他们。
过了大概一刻钟,死神真的来了。
一名战士扛着炸药包冲了过来,他的眼里是难以言喻的决绝。在中弹的同时,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炸药包扔进了博尔登躲藏的壕沟之中。
博尔登再也顾不上多想,求生欲让他拼命一跳,虽然给自己留了一命,但他的手部和臀部也严重受伤,疼痛到近乎麻木。
惨烈的战场给人天崩地陷之感,仿佛下一秒世界末日就会来临。
美国军队虽然有着无可比拟的装备优势,战士们却都失去了战斗欲望。他们的战线一再后退,阵地一再收缩,每个人都万分狼狈。
反观志愿军,他们仿佛不知疲倦,高昂的战意仍然燃烧在每一个人的头顶。
当战斗机派上用场时,战争的天平总算向美国倾斜。最终,志愿军审时度势,只能遗憾地选择撤军。
即使对方已经打算撤退,美国人也不敢再对着他们的后背开枪。因为每一个人都清楚,战场上一旦再次响起枪声,修罗地狱将重现人间。
谁也不敢拿生命冒险,更不敢再挑战中国人的底线。在被运回美国的路上,博尔登无数次回想起壕沟爆炸前的那一刻。
肩扛炸药包的战士的眼神,他遍布全身的伤口,他皲裂的嘴巴,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都在这位美国老兵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在和死神擦肩而过之后,他并没有感叹自己的幸运,反而由衷佩服对手的意志。
很难想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志愿军是怎样坚持下来,又是怎样一次次发起冲锋的。
时间轴拨回现实,沉浸在现场回忆里的博尔登还有些怔忡。光是听他的讲述,他的朋友们也都胆战心惊。
他们没有亲临现场,却仿佛真得感受到了死亡逼近的紧迫。
后来的博尔登也告诫军中后辈,遇到中国陆军,能躲则躲,千万不要随便向他们开枪。因为一旦惹恼了他们,那个后果,谁都承受不起。
晚年时的博尔登,尝试着用文字回顾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虽然他已经告诫自己尽量客观,但一旦沉浸其中,他还是不可避免地用大量主观语言来形容志愿军的可怕之处。
在砥平里战役中,我们的志愿军队伍并没有取得成功。但纵观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过程,这场战役却不容忽视,且意义重大。
我军一改以往的进攻角色,以防御为主要方式,代表朝鲜战争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
而战士们在绝境中迸发了最强的战斗能量,也让大量美国士兵因畏惧而失去了作战积极性。我们用一场仗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气势,打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无数个牺牲在战场上的、用身体对抗作战机械的战士们,他们以生命为笔,谱写了最光辉灿烂的战争史诗。
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最可爱的人们也将永远年轻、永远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