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教科书”——《资治通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继《左传》之后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编年体通史,也是中国古代为官理政、治世省身的必修教材。“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被称为标准的“帝王教科书”。

司马光(公元1019~公元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人,世称涑水先生。

自少聪颖,博学多才,宝元年间举进士,历任大理评事等职,后任并州通判。

嘉祐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英宗时官至龙图阁大学士。神宗时升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时,反对王安石变法,为守旧派首领。哲宗时任相位,主持国政,尽罢新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光看到历代史书烦琐庞杂,皇帝不能遍览,曾仿《春秋左传》体裁,以年为纲,将战国至秦二世的历史编成八卷,定名《通志》,进呈英宗。这就是《资治通鉴》的前身。

英宗治平三年,奉命自选官属,置局编纂,神宗元丰七年完成此书,共历时十九年。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御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记述了上自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在史学方面造诣极深,对编纂工作也极为严谨负责,从发起凡例到拟定提纲都亲自动手,再加上协助他修书的刘恕、范祖禹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史学家,书稿编成后,又反复校订,数次删增,最后才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治通鉴》是经众多史学专家多年呕心沥血而成,故《资治通鉴》一书体例严整,网罗宏富,取材精审,结构完整,考证详密,文字流畅,博约得宜,是中国古代内容博大精深的史学名著。

它囊括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历史状况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现今执政实务和经济实践等各行各业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前古未有”之书,梁启超誉之为“天地一大文”,毛泽东也曾阅读圈点《资治通鉴》达十七遍之多。

司马光之后,后世史家甚至形成了专门的“通鉴学”,而《资治通鉴》也一直被后人推崇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