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宋《祖庭事苑》有言:“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脚行天下,脱情捐累,寻访师友,求法证悟也。”古时行脚僧托钵云游,寻道参访,以求真理;今天的我们,在人生的这场旅途中,又会有怎样的经历和收获呢?

今年国庆假期,来自佛学班的4位佛弟子,用不同的方式度过了这个长假。路在脚下,更在心中。无论是游览河山,还是辛勤工作,亦或是探访亲友,只要保持正念,勤耕心田,那么所去的每一处皆是道场,所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修行。

1 观

观,一路风光。

观,一路人情。

观,一路心绪。

观,一路镜像。

观,一生起落。

常听到一句话:人的一生曲折常有,要习以为常,慢慢也就能理解无常即常。此次假期出行目的地一改再改,最终用抓阄的方式决定了去攀枝花。

原本的目的地变成了随缘而定,不再刻意求结果;原本对旅行所产生的期望,也随着变化而烟消云散。但此行攀枝花,给我带来了非常好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用镜头记录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走在城市、乡野、高山江河、森林旷野,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一刹那也定格在了相机中。

我们无法捕捉未来,还不完全能确立当下,连因缘和合的种种条件都没法控制。一切,皆是缘起缘落……

虽然,无法真正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但不因此而丢掉希望。走在未知的路上,我将秉持“不得”的心态,走在随时缘来而又随时缘散的路上,以希望,触碰希望;以随缘,一路随缘。

(觉性)

2 勤

在路上,真正地实现身心安乐。

今年国庆节也是在工作中度过,相比平时,我更喜欢周末和假期工作的环境。办公区不像平日那样嘈杂,偶有键盘敲击的声音。空旷的楼层反而更像一个安静的道场,让我得以静下心来处理堆积的工作。

午休时,阳光洒在中庭的树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带来了平日里察觉不到的清净。我开始思考,如果我此刻没有在上班,而是在拥堵的旅途中,是否能以这样平和的心境去享受当下呢?是否能获得同样的清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会与工作相伴度过,当身体暂且无法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那么至少学会觉察和观照,观察环境,观察内心,将有限的资源都化为疗愈和滋养的来源,让精神世界得以安宁。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有很多障碍需要一点点跨过。以工作为例,可能是一场艰难的汇报,可能是一个复杂的PPT,可能是一个棘手的项目,可能是一场情绪风暴,我认为克服障碍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怎样在途中实现身心安乐才是我们真正的追寻。

(妙善)

3 亲

自在行于了生脱死的解脱大道上——

自己走在解脱的大道上;

帮更多的人走上解脱的大道。

国庆大假回家看父母。

先回先生老家。婆婆妈正好过生日,按照当地的习俗当然少不了杀鸡宰羊热闹一番,这种场面我虽无奈却不敢言。

婆婆已过古稀,送给她一串朱砂作为生日礼物,让她空闲时就拿着念佛:“念了你事事如意,儿孙也身心健康,福慧增长。”其实心里想的是,她老人家都70多了,要赶紧念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婆婆很高兴,问:“每天念多少呢?”

“一串108颗,每天至少念一圈……”

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老爸插了句:“当然是越多越好噻!”这句话着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几年前,我劝老爸平时多念佛少打牌,他却怼回来一句:“我才不念!”勿言一念轻微,勿畏虚愿无益。当时的一句劝慰,还是种下了菩提种子。如今,老爸不但自己有所转变,还劝起了别人。

再回我老家。老妈几个月前就说念佛机充不了电,没有念佛机引领,她就懈怠了。检查一番,原来是充电线拿错了。听念佛机响起,老妈继续念起走。

不管大假小假,老人都期盼我们能回家,我也有期盼:希望他们也能一起回“家”。

先生土木专业,热爱劳动。每次回家不是组装家具、修理电器、维修房屋,就是下地干活,里里外外没有不会的,很讨老人喜欢。女儿忙着参加小组学习讨论、携友k歌、给闺蜜过生日。我,则忙里偷闲参加了一场“云佛七”。

老老小小,各忙各的,生活都在线,很好。

(妙令)

4 修

出去度假,风景在路上;

给心灵一次洗涤,修行在路上。

国庆大假,陪伴了家人几天,余下的时间,还是选择去禅修。

去年开始学参禅,但始终找不到对机的话头,对“念佛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话头始终没啥感觉,起不了疑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期间,参加了禅七活动。行禅时,随着打板“啪”一声响,大家立即停住,法师随即问:“让你停住的那个是谁?是谁替你做的主?”瞬间,我对这个话头有了感觉。

吃饭时,脑子并没有给出指令,手却会自然地去夹菜;遇到不顺心的事,嗔恨心立马显现……究竟是谁让我夹菜?是谁令我升起嗔恨心?

于是,就参“是谁替你做的主”,发现比以往参禅时更专注了。活动结束后,嗔恨心没有以往那么重了,内心也清净了许多。

(妙称)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水与心俱闲。

佛弟子们假期游历四方时,心中恒依正知正见,将在途见闻如理思维,照顾好当下一念,如此才能入宝山而不空归。

在途,亦是观心。无论在什么样的途中,与自己开启一场对话,我们的所见、所行、所思,都将化为丰沛的土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雯静 梦觉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来源|空林文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2022)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