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中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承受对应的磨砺。

若是熬得住,那就能熬出头。

很多人知道“熬”的好处,却没有发现,熬过苦难之后,又该如何呢?

有一种智慧,叫“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可见,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慢熬、快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慢慢熬,水到渠成。

西汉时,有一个叫贾谊的人,出生在洛阳,从小饱读诗书。

十八岁的时候,他被郡守吴公赏识,收为门徒。

贾谊写下《过秦论》,分析了秦朝兴衰的原因,指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十多岁,他就被吴公举荐给汉文帝,做了博士,也就是皇帝的顾问。

贾谊提议,要让诸侯到自己的封地去,稳定地方,也避免诸侯在京城夺权,互相争斗。建议得到采纳,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

诸侯们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导致贾谊被外调,到长沙郡任职。

当时的长沙,只有两万多户人家,地处偏远。贾谊有万般技能,也是一筹莫展的样子。

正如《滕王阁序》中所言:“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没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贾谊有些沮丧,却没有停止学习。

三年后,他被汉文帝召回京城。

到京城,他和汉文帝深度交谈了几个时辰。

汉文帝说:“我很久没看到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他了,今天看来,还比不上他啊。”

在职场上,贾谊总算熬出头了。可是他却过于忧虑,加上工作压力,英年早逝。

苏轼在《贾谊论》中这样点评其一生:“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会有一段时间,是低谷期。也有很长的时间,都在沉沉浮浮,没有定数。

若是你急于求成,那么你欲速则不达。若是你熬不过,那就赢不到最后。

就像贾谊,熬过了被贬的日子,却没有熬过身体。

当然,也有很多大人物,他们熬出去了,后半生一帆顺风。

明代的王阳明,被宦官刘瑾陷害,贬到贵州龙场。

到了龙场,王阳明索性过简陋的生活,读书,思考,从而有了龙场悟道。他积极传播自己的思想,再次走进朝堂之上。

王阳明还平定了江西土匪,宁王叛乱等,成了思想上的圣人。

他总结自己的人生,说:“人须在事上磨炼,熬得住方成大器。”

周代的姜子牙,熬了大半生,做过屠夫,打鱼人,也搬家多次,老年时才被重用,成为了西周的建国功臣。是大器晚成的典范。

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打倒一个人,只是让你多一些时日,慢慢熬过去。

熬,就像煲汤,火不要太大,温度不要太高,更不要心急。

时间够了,到了火候,这滋味就特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快行,立竿见影。

唐朝时,有一个叫杨绾的人,祖辈都做官,家底殷实。

他凭借祖上的人脉资源,还有自己的智慧,混到了太子正字的岗位。

接着,他参与唐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升为右拾遗。

本想,这后半生就有依靠了,崛起了。不料,安史之乱爆发了。

他来不及跟随唐玄宗逃往蜀地,滞留在京城,成为了叛军的俘虏。

一大群成为俘虏的唐朝官员,都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杨绾却打定主意,要逃走。

他冒着生命危险,采用“披榛求食”的套路,逃出叛军,奔袭到灵武。找到了刚刚成为唐肃宗的李亨。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唐肃宗稳住了阵脚,为平定叛乱立下功劳。

安史之乱平定后,元载做了宰相。元载的身边,围着一大群阿谀奉承的人,唯有杨绾总是靠边站,独特立行。

元载排挤杨绾,让其做了一个闲人。杨绾只是默默忍受,并不争斗。

元载的狂妄,终于引火烧身,导致被处死。杨绾就顺理成章被启用,做了宰相。

他走马上任,马上采取了朝中权贵移风易俗的改革,对地方藩王自己招兵买马的制度进行约束。

几个月的时间,就朝堂上下,人心所归。

他过世的时候,唐代宗痛心疾首地说:“想必是上天不让我治理一个太平盛世,否则为何这么快就夺走我的杨绾。”

苏轼对杨绾点赞:“窃以古之为国,权在用人。德厚者,辅其才而名益隆;望重者,无所为而人自服。”

当一个人锁定了方向,决定了做什么,就立马行动起来,丝毫都不要犹豫。

也可以说,一个人熬到了一定的火候,就要敢于蜕变,而不是在“沉默中消亡”。

熬的根本就是要“熬出头”。而出头的根本,是爆发式成功。综合起来,就体现了“厚积薄发”。

有道是,水到绝境是瀑布,人到绝境是转机。

千万别在该积极行动的时候,还在熬,还要蛰伏。错过了春天的花朵,到底太晚了,结果是不太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一块巨石,被劈成几半。

其中一半,被雕刻成佛像,受人朝奉;其中一半,做成条石,被人践踏。

条石很不服气,为什么自己那么命苦?

智者说:“急什么,条石只是简单雕琢,算是半成品。但被踩踏千年,也会有佛性。”

人生也是如此,慢慢熬,积蓄力量,脱胎换骨;迅速行,一飞冲天,毫不犹豫。

书本会告诉你很多的本事,社会会让你的本事,日渐精益。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