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关注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化已成为全球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因其清洁、可再生的特性,已逐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报告》提出,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太阳能光伏将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近年来,新能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销量和产量均保持高速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494.4万辆,同比增长32%。国内销量也达到433.9万辆,同比增长35.1%,表明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据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左右,增长约20%;而根据另一份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1119万辆,全年渗透率预计达到42.7%。

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60.5万辆,同比增长13.2%,显示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整体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比亚迪以超过30%的市场占有率占据领先地位,吉利、长安、赛力斯、理想、奇瑞、长城等企业位居第二梯队。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占率呈现下滑趋势,目前为7.3%,排名第三。造车新势力如蔚来、零跑、小鹏等企业的市场表现一般,未进入前十名。

同时,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领域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光伏领域,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科技等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也表现出色。

新能源产业正在从注重规模化发展转向注重精细化发展。通过更精细化的管理获取更高的发电收益,电站智能管理、发电量智能控制等技术在新能源电站中开始得到普遍运用。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往往是多种技术、产业和模式的融合与创新的结果。

新能源前沿技术的主要产品和方向涉及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等多个领域。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了电池技术、汽车制造和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也在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和利用效率。

新能源电池技术

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安全性能好的特点,是未来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电池通过集成传感器、控制器和通信模块,实现电池的实时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远程管理,提高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比能锂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新型电池。它主要通过采用高性能正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等关键组件,以及优化电池结构和制造工艺,实现更高的能量输出和更快的充放电速度。

高比能锂电池的主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动汽车电池、储能系统电池等。这些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

氢能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具有无污染、无噪声、高效率、兼容性好等优点。

氢能燃料电池的主要产品包括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发电站等。这些产品具有零排放、高能效、低噪音等特点,是未来清洁能源和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光伏叠层电池是一种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光电转换装置,由多个光伏电池单元垂直叠层组成。它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减少材料消耗、提高电池稳定性等优点。研究显示,晶硅电池的转化效率理论上限是29.3%,而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转化效率的理论上可达到42%。

光伏叠层电池的主要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这些产品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等特点,是太阳能发电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技术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是结合传统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的优势,实现互补。其动力源主要是发动机,同时配备了电池作为第二个动力源。这两个动力源结合起来进行节能,电动马达可以在正常行驶中产生强大而平稳的动力。在起步、加速时,由于有电动马达的辅助,可以降低油耗。

另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结合了传统内燃机和电动机的优点,具有较低的排放和较高的能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配备了能量回收系统,如制动能量回收,能够在汽车刹车或滑行时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纯电动车的工作原理是由车载电源驱动电机,通过电力调节器将蓄电池中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然后驱动电动机工作。电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动力传动系统传递到车轮上,从而驱动汽车行驶。电动车领域发展需要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提高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完善充电设施网络,提高充电的便捷性,降低电池成本和整车成本,提高纯电动车的市场竞争力。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氢气作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相比纯电动车,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里程更长。行业发展更加依赖降低氢气生产和储存成本,提高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完善加氢设施网络,提高加氢的便捷性,研发更高效的燃料电池技术和电动机技术,提高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能力和性能。

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利用压缩空气储存能量,具有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特点。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水资源的重力势能储存能量,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调节手段。

飞轮储能装置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具有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高的特点。

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车辆,具有零排放和高能效的优点。

智能电网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预测和优化调度。

智能储能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分配,提高能源利用率。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将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相结合,实现全场景的光储零碳发电。

车网互动

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指的是构建新能源汽车与供电网络的信息流、能量流的双向互动体系。其中,信息流代表了通过智能化的途径,实现有序充电,减少电网负荷;而能量流则指的是让新能源汽车成为电化学储能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园区、楼宇建筑、家庭住宅等实现双向充放电。

双向充放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充电桩与电网进行双向充放电,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当电网负荷过高时,新能源汽车可以向电网放电,提供电力支持;当电网负荷过低时,新能源汽车可以充电,存储电网过剩的电量。

智能有序充电,通过智能化的充电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电网负荷情况、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和电池状态等因素,优化充电策略,实现有序充电。这有助于减少电网负荷波动,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峰谷电价机制,通过实施峰谷电价机制,鼓励新能源汽车用户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充电,在高峰时段放电。这不仅可以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还可以为电网提供调峰服务,实现双赢。

建立车网互动平台,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这有助于优化充电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充电效率和服务水平。

广西南宁五象综合能源站是广西首个光储超充放综合能源站,集光伏发电、储能、液冷超充、V2G充电桩等功能于一体。通过车网互动技术,7台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2小时可向电网反送电量100千瓦时,满足12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英国Sciurus项目和Powerloop项目。Sciurus项目中,单台车桩参加V2G服务的年平均收益达340英镑。Powerloop项目通过租赁V2G电动车来售卖套餐,相较无序充电,单个客户每年最多可减少840英镑的成本。

荷兰80%的公共充电桩加载智能有序充电功能,可以随时被激活,不仅支持电动汽车用户在不绑定任何充电运营商的前提下在任一公共充电站实现“即插即充”,也能够广泛地支持智能有序充电,延缓配电网增容投资,并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时段参与消纳。

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存储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这些能量。新型储能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机械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

新型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材料科学、电化学、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储能技术的性能,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还降低了成本,为储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共享储能模式打破了储能站与发电站“一对一”的传统对应关系,转向“一对多”关系,可以满足新能源并网所必需的配储要求。储能电站可以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的交易和辅助服务,如调峰、调频、容量租赁等,实现多元化的收益。

新型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池回收等环节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珠海博创·豆留科技园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科技生态城,采用科创“零碳园区+储能”解决方案。通过园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管控、节能降碳、智慧运营。项目应用了组合机柜式储能系统,配置了4台100kW/210kWh科创一体化液冷储能系统,运行模式为两充两放。项目价值在于打造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能源管理流程,提升绿色电力使用率,实现降本、增效、减排。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区储充一体化装置,该装置针对老旧小区供电电力设施建设不足、变压器增扩容难、小区无直流充电桩等问题,研发基于新能源电池利用的台区动态扩容、顶峰、电能质量治理以及充电解决方案。为降低配网改造成本、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生态将逐步优化,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同领域的技术相互渗透,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将不断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

可以预见,国内国际对能源的需求保持长期增长趋势。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新型储能技术、氢能技术、高效太阳能电池技术等将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新能源产业有望迎来新的爆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