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中采购后,国产药效下降的背后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集采后药品效能下降的真相!业内人士为你揭秘

大家有没发现,2018年药品集中采购后,不少国产药效明显下降了?我来讲讲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集中采购让药企利润被大幅压缩。例如麻醉科常用的丙泊酚(外号“牛奶”),原来几十块钱一支,如今竟压缩到3块钱!价格下降的背后,药企往往更改工艺和辅料,以维持成本。然而,这直接导致药效减弱、注射痛增多,还使过敏反应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采之后,一些药物只在最初质量评估时能保证合格,通过后质量却大打折扣,药监局为当地纳税大户的药厂开绿灯,进一步放松监管。这种情况下,药品原本就存在的质量问题更难保障,甚至让本来已合格的药效降到60分以下!对于手术中突发的过敏性休克,麻醉医生需承受额外风险。出现医疗纠纷时,医生还往往被追责,难免令人寒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觉得这种情况合理吗?

VIA:醉人的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