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的韦国清(中)与副团长梅嘉生(左)、邓逸凡(右)在越南。图片来源:解放军报

在越南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块四面环山的山间盆地。

盆地南北长约18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扼守着越南和老挝之间的交通要冲。

这里便是越南奠边省的省会——奠边府市。

1954年3月至5月间,发生在奠边府的一场大战直接决定了越南历史的走向,成为北越的“立国之战”。

今天的奠边府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先回到一年前。

1953年5月,法国任命亨利·纳瓦尔(Henri Navarre)中将为远东远征军总司令、越南殖民地总指挥。

当时纳瓦尔麾下的法军总兵力有近二十万人。

看起来很多,不过其中的精锐主要是五万法国远征军和两万外籍军团(其中很多是德国人),剩下的大都是北非摩洛哥人和越南本地招募的伪军。

纳瓦尔这个人虽然出道很早,但几乎没有作为一线军事主官指挥过作战。

他上次冲锋陷阵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那时他只是个排长。

纳瓦尔上任后,考虑到在越北山区中围剿越共部队的难度实在太大,决定另辟蹊径——以杀伤越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

于是他不顾一些将领的反对,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该计划旨在消灭越共武装有生力量,永久巩固法国在印度支那半岛的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

上篇中我们提到过,越南、老挝、柬埔寨均是法国的殖民地,是一个“统一的战场”。

当时越共避实就虚,不断袭击法国在老挝的据点,让法国人不堪其扰。

于是纳瓦尔决定在越共根据地内部用空降部队建立一个据点,迅速修筑牢固工事,并派重兵驻守。

这样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斩断越共向老挝派兵的必经之路

2、破坏袭扰越共根据地

3、吸引越共围攻,杀伤其有生力量

法军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

守住。

法军统帅部之所以敢下出这手险棋,有这样几个原因。

首先,虽然是孤军深入,但越共在西北部山区主要是游击队在活动,缺乏重型武器。

当时越军的后勤大本营位于奠边府以东五百多公里外的谅山。

那里靠近中越边界,法国空军投鼠忌器,不敢轻易轰炸。

其次,法军有能力在奠边府迅速打造出一个拥有坦克、重炮和野战机场的“前进堡垒”。

即使不测,考虑到越共几乎没有防空火力,法国人可以在危急时刻利用空投提供后勤保障,或者干脆组织空中撤退便是。

最后,越共之前的几次攻坚作战都遭受了惨痛的失败,这让法国人信心满满。

比如1952年底的那商战役,可以算是一场迷你版的奠边府。

当时武元甲指挥越军几番强攻法军阵地后损失惨重,被迫撤离。

这种“灯蛾扑火”的场面,是法国统帅部最希望看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奠边府到凉山

经过一番精心筹划后,1953年11月20日上午10点半,法军以伞兵作为突击,空降1827人到奠边府。

法军精锐伞兵小试牛刀,轻松击溃当地毫无准备的越军两个守备连。

次日,法国人迅速空投推土机等重型设备到奠边府,工兵开始修建机场和堡垒,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法军不断向奠边府空投部队,在这片占地约几十平方公里的山间谷底里构建起完备的防御体系。

防御体系由8个据点构成,每个据点包含数个可以相互支援的支撑点,每个支撑点配备有坦克和重炮阵地。

法军战地司令部和野战医院位于其中一个据点(克洛迪娜据点)正北的地下掩体里。

为保万全,法国人还在奠边府谷底修建了一南一北两座野战机场。

在占领奠边府之后的三个月里,法军多次出击,破坏越共运输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不过越共也不甘示弱,调集大批游击队切断奠边府法军老挝方向的陆上补给线,迫使法军只能依靠空军进行补给和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军向奠边府战场空投伞兵和补给品

1950年的边界战争之后,法越战争整体上在波澜不惊中进行。

法国人占领着越南的平原地带和大城市,越共则在山区里建立根据地打游击。

1953年11月,当法国人突然下出奠边府这一手进攻的险棋时,越军指挥武元甲和中国顾问团团长韦国清两人是非常兴奋的。

机会终于来了。

在武元甲和韦国清看来,法军显然是严重低估了越军的实力。

当时解放军顾问已经配备到越军营连一级。

在武器装备方面,苏联和中国提供的大口径榴弹炮已批量装备;更高级的火箭炮也运抵中越边境,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防空火力方面,越军初步配备了一批防空高射炮,并形成战力。

简而言之,越军早已不是法国人记忆里的山区游击队,而是一支拥有六个正规师(约八万人)和大量二线部队的强大军事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元甲,摄于1954年

1953年11月21日,就在法国人空降奠边府的第二天,越共和中方军事顾问团召开师以上干部重要会议。

会上,中越双方下定决心,计划以四个主力师的强大兵力从谅山一带长途奔袭奠边府,一举围歼法军。

不得不说,中越双方的这个作战计划是非常大胆的。

数万大军在崇山峻岭中奔袭五百公里,后勤保障问题、隐蔽工作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奠边府战役战场形势图

1953年12月,越军第一批主力部队312师和316师经长途跋涉抵达奠边府。

主力到达战场后,迅速替换下越军游击队,开始修筑隐蔽工事,逐步完成对奠边府法军的合围。

一同抵达前线的还有武元甲和韦国清。

二人仔细查看敌情后认为,法军已构筑起坚固完整的防御体系、火力强劲,在重炮部队到达之前不宜强攻。

那么越军的宝贝疙瘩炮师在哪呢?

自然是在越北山区崇山峻岭中隐蔽前行。

当时越军靠中苏的援助组建起炮兵351师,装备有大量榴弹炮、火箭炮和高射炮。

为了把这个炮兵师从谅山运到奠边府,越共动员了大量民工在高山峻岭中修建山路。

一边赶路,一边还要做好伪装以躲避法军飞机的侦查和轰炸。

为了减轻越共的后勤负担,中国方面在靠近奠边府的广西云南边境动员大批卡车运送弹药和粮食,缩短越军补给线。

1954年3月初,炮兵351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奠边府前线。

到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部署炮兵。

由于道路地形限制,榴弹炮、高射炮进入阵地极难。

于是越军被迫把一个整师的正规军全部投入到抗拉大炮中。

白天不敢作业,只能在晚上行动。

一连忙了六个晚上,全师筋疲力尽。

奠边府战役爆发前,越共方面整个运兵的时间长达四个月。

漫长的准备使得这场战役由原先计划的“趁法军立足未稳速战速决”变成了“结硬寨打呆仗”。

至战役开始的3月13日,越军在奠边府周围共集中4个主力师并一个炮兵师(304、308、312、316和351师),总兵力达48000余人。

这几乎是越共一半的家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役打响前,中方军事顾问仔细审阅了越军作战计划。

原本武元甲计划3月12日发起进攻,首先集中兵力打奠边府北部相对孤立的两个据点。

后经中方顾问茹夫一(1955年大校,官至成都军区副司令)指点,建议临时修改计划,集中火力先打法军谷底中部的一个据点。

茹夫一估算,占领该据点后越军炮兵可以直接威胁法军机场。

而机场,正是奠边府一万多名法军的命脉和希望。

3月13日傍晚时分,正当奠边府的法军准备晚餐时,越军数百门榴弹炮和迫击炮一齐开火。

越军火力之猛烈完全超出了法军的预料,两名法军指挥官当场身亡。

在炮火掩护下,越军以312师一个整师的兵力向法军阵地发起冲锋。

至当晚11点半,越军成功占领奠边府法军八个据点中的第一个。

法军600余人阵亡,其余仓惶逃跑至其他据点。

战前曾夸下海口的奠边府法军炮兵司令夏尔·皮罗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压制越军炮火。

羞愧难当的他走回工事后引爆手榴弹自尽。

法军悄悄埋葬了夏尔·皮罗的尸体并隐瞒消息,以防士气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右侧标注Beatrice即为13日首攻的兴兰高地,原定打响第一枪的北方Gabrielle推迟至15日发起攻击

奠边府首日的激战震惊了法军统帅部。

驻越法军最高指挥纳瓦尔立即下令14日清晨空运1个伞兵营至奠边府,准备冒雨反击,夺回兴兰高地。

在此后两个月的时间里,法军不断采用 “添油战术”向战场空投伞兵。

整个奠边府战役中,法军除先期进驻据点的1万余人外,前后又空投了上万人的部队投入战斗。

不过3月14日空投的伞兵营并没有改变战场形势。

法军组织了一次向兴兰高地的反攻行动,很快被越军粉碎。

倒是越军炮兵开始在已攻占的法军据点里建立工事,向法军机场发动猛烈炮击。

机场受到威胁后,法军飞机难以降落。

奠边府万余法军只能依赖空投补给,效率大大下降。

好在法国空军还算敬业。

战役期间法军的一百多架运输机日夜运送物资,从战役第一天一直运到投降前的最后一天,共出动1629架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3月13日夜攻入奠边府谷底开始,越军与法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攻防战。

由于法军精心构筑了防御工事,导致越军攻坚起来非常吃力,伤亡很大。

加之法国人从美国那搞来了50架B-26轰炸机,使得越军的攻势大都只能安排在傍晚开始。

一夜打到清晨,疲惫不堪。

越军五万大军集结在山地丛林中,长期露营,体力和后勤补给都是巨大的问题。

考虑到五月份雨季将至,武元甲等人迫切希望速战速决。

于是越军强行组织了几次人海冲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最终武元甲采纳了韦国清的建议——坑道作业。

熟悉解放军战史的朋友都清楚,坑道作业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军阵地攻坚的常用战术,在淮海战役收拾黄维部和杜聿明部时都采用过。

这是一种“笨办法”。

通俗点说,就是为了躲避敌军坚固的工事和猛烈的火力,把坑道和交通壕一直挖到对方支撑点附近。

一般要到60米(手榴弹投掷距离)以内,才能使对方的防御火力优势无法发挥。

就这样,越军在中国顾问的指挥下在奠边府谷底挖了一个多月的坑道,一个火力点一个火力点的摧毁。

由于越军之前是一支以游击战为主的部队,对这种残酷的阵地攻防战缺乏心理准备。

经常一个主力营一天进攻下来,就剩不下几号人。

这样的伤亡使得越军指挥官精神极度紧张,数次犹豫是否要放弃。

好在韦国清多次力劝武元甲:我方固然困难万状,但被围的法军更加困难;攻坚战就是在拼一口气,谁挺下来谁就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挥部里的法军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争夺后,至4月底,奠边府幸存的一万多名法军已被压缩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上。

命悬一线。

为了在雨季来临之前彻底结束战斗,5月1日,越军决定发起总攻。

这场惨烈的总攻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5月7日夜,四面楚歌的法军在指挥官卡斯特里准将率领下投降,共10900多人。

至此,奠边府战役作为近现代越南最经典的战役胜利结束。

越军以两万三千余人伤亡的重大代价成建制全歼法军精锐近两万人,大获全胜。

战后,武元甲被西方媒体冠以“东方拿破仑”的称号,从此名声大噪,成为越南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中国方面则很低调,任由越南宣传,甘心当幕后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奠边府战役是八年法越战争(1946年~1954年)中的最后一场战役。

复盘一下。

这场战役是法国人主动挑起的,法军统帅部希望通过精锐部队据守坚固据点来大量杀伤越军。

而越军则索性集中全力,梭哈了法军一把,赌赢了。

法国人敢于坚守奠边府不是没有原因的。

在他们看来,派驻上万精锐在强大地面火力和空中支援下坚守工事,实在难以想象会被长期以“山区游击队”形象示人的越军所攻克。

根据法军事前估计,即使在火力相当的情况下,进攻一方也得调集四五倍的兵力才敢动手。

而实际上越军仅用了不到三倍的兵力即实现对法军近两万人的全歼。

这些战斗经验丰富的越军仿佛是从天而降,带着大到榴弹炮、火箭炮,小到鞋帽蚊帐,突然出现在法国人面前。

(这些都是中国提供的……)

虽说此战只是把法国势力在越北山区中肃清,越南大部分精华地带仍在法国人手中,但在信心上,奠边府之战对法国人的打击是致命的。

前面我们提到过,尽管纸面上法国人在越南有近二十万的武装力量,但其中伪军居多,真正的精锐也就几万人。

奠边府一战报销了近两万人,让法国国内舆论震惊,不得不思考是否还有必要在越南继续混下去。

毕竟统治殖民地是要算经济账的。

帝国主义国家都喜欢像印度这样良民聚集的殖民地。

天天死人、赔钱赔到心肝疼的烫手山芋,谁愿意接手呢?

因此,与其说法国人是被奠边府之战击败,倒不如说是被此战越军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所击败。

面对这样一支队伍,法国人已无心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日内瓦会议现场

奠边府战役的影响是巨大的。

战役后期,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正在万里之外的瑞士日内瓦同步召开。

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个是朝鲜,另一个便是越南。

当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正式开始时,关于印支半岛的问题一直处在一种打太极的状态——大家都是密切关注着奠边府战役的结果。

5月7日夜,随着越军总攻的胜利,法国代表团一片哀嚎。

次日,法国人收起了事先准备好的提案,一副静待发落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日内瓦会议也是新中国在世界重大外交舞台上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