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弱国无外交。”其实,不仅仅是在外交领域,即使是在号称“科学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领域,弱小的国家依然会被大国所排斥,被设置壁垒,没有发言权。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英美主持的南极最高会议中,中国代表团成员在会议的决策环节被“请”到外面喝咖啡,深感屈辱的代表立下誓言,一定要建立中国的南极科考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南极的重要之处

说起南极,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联想到生活在南极的憨态可掬的企鹅。但其实,在南极大陆上,除了这些动物,更加吸引各国的是南极丰富的矿藏及其他资源。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块没有人类定居的陆地,也就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南极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由于没有人在这里定居,南极的资源也就没有被开发利用。南极洲的占地面积有半个中国之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早在十九世纪的时候,西方的航海家就发现了南极洲的存在,但是直到一百多年前的1911年,人类才第一次到达南极点。西方各国为了争夺资源纷纷向南极进军,多个国家都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想要在南极圈出属于自己的地盘。

但事实上,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在北半球,距离南极洲比较远,想要到达南极洲需要远渡重洋。那些大国也发现了,想要做到在南极圈地费时费力。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提议各国放弃对南极主权的声索,各国共同在南极进行科研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在南极建立起秩序,更好地共同开发南极,1955年的时候,已经在南极开展科考工作的国家和临近南极的国家举行了一次会议。之后《国际南极条约》便诞生了,其规定南极洲仅用于和平开发,禁止进行军事活动,冻结南极领土所有权的主张。

虽然世界各国都可以在南极进行科考工作,但各国在南极开发时享受到的资源份额将由本国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度来决定。也就是说,事实上各国在南极分配到的资源是不均等的。想要在南极问题上有发言权,就必须在南极建站“插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屈辱的南极会议

西方各国已经开始对南极进行探索了,而彼时的中国还在飘摇风雨之中。中国在起点上就比西方大国落后了一大截。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加入南极开发,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于是,在1983年6月的时候,中国正式向美国提交加入书,此后,中国便正式成为《国际南极条约》的缔约国之一。郭琨,当时担任我国南极考察办公室主任,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异常激动和兴奋。他知道,中国的南极时代马上就要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南极条约》于1983年在澳大利亚召开,郭琨收到了澳方的邀请。于是他便作为领队,连同另外两名中方代表一起,怀着激动紧张的心情出席会议。本以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提高中国在南极问题上的发言权,没想到,却是遭受了莫大的耻辱。

当天的会议室里,协商国代表们收到了厚厚的资料,然而在郭琨他们的桌子上,却只有介绍会议流程的几张纸。好在郭琨一行人准备十分充分,即使资料缺失,他们也能在会议上侃侃而谈。这还不算什么,更耻辱的事情还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会议进行到要讨论重大问题或者进入到关键的投票阶段,英美双方总是会“请”我们中方的代表到外面喝咖啡。中方代表不仅没有机会参与投票,甚至连投票结果都不被告知。原因是中方属于缔约国而不是协商国。

当时已经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中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有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但是在南极的问题上,我们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身为领队的郭琨含泪发誓,若不建成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站,这样的会议他再也不来参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中国的南极足迹

参加完这次会议回到中国后,郭琨立刻联系数十位专家,联合向上级建议迅速开展落实对南极的科考工作,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事关南极的问题上拥有发言权,也不再会受到西方大国的垄断制裁。

上级高度重视这个提议,迅速对南极科考的项目进行了评估。经过细致的研究讨论,最终出发建设南极科考站的时间被定在1984年年底。南极的气候条件特殊,即使是在太阳整日照射着南极洲的极昼期间,温度依旧很低,经常寒风肆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察队必须抓住每年十一月到次年三月的南极夏季,前往南极,寻找合适的位置,建立属于中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那个时候,中国对南极称得上是一无所知,就连南极的地图,也需要购买外国书籍。更不要说科考队没有经验、制造不了专业破冰船等问题了。

可是,即使面临着重重艰难险阻,科考队还是毅然决然地出发了。科考队由五百多人构成,包括地质、气候等方面的专家,记者,工程师等等,他们驾驶着“向阳红10” 号和“J121”号,载着上千吨科考物资前往南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中国科考队所有人齐上阵,仅用了四十多天的时间就建成了其他国家可能要花费数年去建设的南极考察站。1985年2月20日清晨,农历正月初一,五星红旗在乔治王岛升起,中国第一座极地科学考察站——长城站正式建成。

总结

随着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的相继建成,中国从南极科考的无名之卒跻身第一梯队,科考范围也从南极大陆边缘逐渐向腹地深入。南极科考站的数量象征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进步和飞跃,离不开每一位南极科考人的努力。他们洒下的汗水和泪水、受过的伤痛等等,是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奠基石。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利益而拼尽全力的动人场景,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画卷。正是靠着这种拼搏努力,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越来越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