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冼星海

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今广州南沙区榄核镇),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澳门。幼年,他随母亲在新加坡读书时,音乐秉赋就得到老师赏识,在学校军乐队、开始接触乐器和音乐训练。

十几岁时,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母亲来到广州、将洗星海送进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学习小提琴;期间,他加入了岭南银行乐队,在乐队中演奏直箫,由此得到“南国箫手”的雅号。

1926年春,冼星海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师从作曲家萧友梅和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后又进入萧友梅和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的国立音乐院学习。1929年夏,冼星海因参加学潮而被迫退学;同年冬天,启程前往异国求学,于1930年春到达法国。

在法国,冼星海经马思聪介绍,随巴黎歌剧院乐队首席帕尼·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此后,他又向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加隆学习作曲理论,并结识了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最后,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斯的高级作曲班。

当时学习音乐的中国留学生,只有他考取了高级作曲班,并获得了荣誉奖。学校要给他物质奖励,征询他的要求,他的回答是:“要饭票。”于是,学校送给他一叠饭票。

事实上,冼星海当初他去法国、以及到法国后的最初几年,都是靠朋友帮助和做杂役在维持,生活非常好困难。法国的学习生活,让冼星海丰富了音乐修养,开阔了艺术视野。1935年5月,冼星海即将毕业时,杜卡斯教授突然病逝,他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在高级作曲班的学习,在友人帮助下搭乘免费货船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冼星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37年8月,上海戏剧界组织救亡演剧队,分赴各地宣传抗战演出。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在车站指挥欢送的群众唱歌

回国后,冼星海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同时,与吕骥、何士德等人创办了音乐训练班,培养了诸如麦新、孟波、杨祚铭、邹伯宗、鲁剑光等一批音乐人才。

在1936年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冼星海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活动,遭到国民党当局保安队的阻止;现场对峙、剑拔弩张时,青年诗人塞克把一首诗交给他,他朗诵了两遍,倚墙5分钟就谱出了曲——“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

当这首怀着满腔激愤的《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时,引得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一起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于当年10月到达武汉;之后,他参加了周恩来、郭沫若等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参与主持抗战音乐工作。

期间,他深入学校、农村、厂矿,向群众教唱抗日歌曲,举办抗战歌咏活动,并创作了《保卫卢沟桥》《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著名抗日歌曲,对动员民众发挥了有力的作用。

1938年9月,冼星海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的邀请电报,他高兴地对未婚妻钱韵玲说:“我们到延安去吧。”启程后,二人在途中结婚。

1938年冬,到达延安的冼星海出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并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延安鲁艺合唱团首次排演《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冼星海和妻子钱韵玲及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40年初春,延安鲁艺音乐教员。前左起:马可、冼星海(抱着女儿妮娜);后左起:张鲁、杜失甲、唐荣梅、向隅(抱着延生)、李焕之

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后,在5月11日、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成功演出,一举成为旷世千古的绝响,不仅引得在场的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最前线。

当时的延安条件非常艰苦,朱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知识分子的待遇较高,鲁艺的助教每月津贴6元、教员12元,鉴于洗星海的巨大贡献、党中央给于他的津贴是每月15元。冼星海当时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主席在家中请他吃饭、给他饯行。到了苏联后,随着苏德战争爆发,影片的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由于劳累和营养不良,冼星海的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在李立三的奔波下,联共(布)领导人斯大林亲自批示,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然而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

从羁留哈萨克、到临终之前,在身体健康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冼星海还以音乐为武器,写下了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中国狂想曲》……

冼星海去世后,李立三夫妇为他料理了后事,把他安葬在莫斯科的近郊公墓。毛主席闻讯后为他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继聂耳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冼星海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