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五子登科”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同时也是古人的美好愿望,它指的是一门五子在科举考试中都金榜题名。这个谚语的背后,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事发生在距今1000多年的五代十国,当时后周燕山府有一窦姓家族。这家的主人叫窦禹钧,但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为“窦燕山”。

作为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曾经也是唯利是图,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因此做了许多昧良心、伤天害理的事情。

有一日,窦燕山梦见了自己死去的父亲,父亲板着面孔,厉声责骂他心术不正、品行不端,眼里只有钱,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命中无子,只有多行善事才能逢凶化吉,子孙兴旺。

听了父亲的训诫、教诲,窦燕山猛然醒悟,暗下决心弃旧图新,好好做人。于是他梦醒之后,开始做善事一一

有一个人偷了二百千钱,自己写了一个卖女的契约,放在幼女的背上,说:“永卖此女,以偿还所偷的钱。”然后就逃跑了。

窦燕山可怜小姑娘,就焚烧了契约,并收养了她。待她长大到了适婚年龄,又给她选择好人家出嫁。

同宗外戚,有老人去世因经济拮据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有无钱嫁女的,就出钱帮助嫁女。

粗略算来,他每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都用来周济别人了。他的家里节俭朴素,没有金玉之类的装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扶贫济困,他还利用节攒下来的钱修路架桥、修祠堂建庙宇。还在屋宅南面建了书院,积聚书籍数千卷,聘请老师,招来四方贫困学子,无偿供给他们优厚的伙食和学习用品。

就这样,窦燕山最终由大奸商变成了大善人,美名远扬。

后来窦燕山连生五子,这五个儿子个个天资聪颖,才智过人,而且品行端正,勤奋好学。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五子登科”的大好局面。一门五子皆金榜题名,在当时社会引起轰动,传为美谈。

窦燕山的五个儿子金榜题名之后,又都做了官,而且官运亨通,一路升迁,其中窦仪官至北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窦俨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窦侃曾任宋起居郎;窦偁入宋后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曾任宋左补阙。

可以说,窦燕山的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是少有的人才,都有出息,真是父善子旺!

窦公享寿82岁,无疾谈笑而逝。

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俗传“五子登科”,就是源于此。

窦燕山父子的故事不断被传扬,最终“五子登科”成了古代众多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

史书记载:“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由于窦燕山的这五个儿子相继进士及第,因此逐渐演变为人们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