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0月,《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社论文章《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学习》。尉凤英是七二四厂的技术工人,随着文章的发表,她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在中共九大、十大和十一大会议期间,先后当选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
在1969年的九大会议上,尉凤英作为工人阶级的杰出妇女代表,登上了万众瞩目的发言席。当年的尉凤英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她又是如何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工人”的呢?
“总是在跑的铁姑娘”
1933年,尉凤英出生于沦陷后的辽宁抚顺。她三岁的时候,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重病不治。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尉凤英和哥哥妹妹,她经历了旧社会的困窘岁月。建国后,沐浴在党的光辉之下的尉凤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1953年,尉凤英参加招工考试,进入沈阳的国营七二四厂当工人。从旧社会苦苦挣扎在贫苦线上,到成为先进的工人阶级一员,尉凤英心里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年仅20岁的尉凤英对待工作,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她脑子灵光,善于在实际工作中革新生产技术,从而提高产能和质量。
进厂不到半年,尉凤英就贡献了自己的第一项技术创新:自动卡具。通过在流水线上的试用,自动卡具可以在同等时间内实现比原来多一半的产量,而且性质安全可靠。
在厂领导的鼓励下,尉凤英的技术革新之路越走越宽。她先后提交了“自动送料器”、“半自动开关”等一百多个具备实际操作性的技术更新项目。经过实践验证,她的新技术可以提供的产量提升,相当于提前完成了十年的生产制造任务。
尉凤英的努力,在工友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经她带动,全厂100多名青年职工热火朝天地投入到了技术创新的生产工艺研究中。这样火热的生产局面,直接创造了增收160万人民币的喜人成果。
因为心怀对党的感恩之心,尉凤英的思维里,几乎没有个人利益的存在,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努力工作上。为了攻克技术难关,起早贪黑是尉凤英工作的常态化,她经常因为回家太晚,不想影响邻居休息而在家门口蹲着睡觉。
心里无私天地宽
多年来,尉凤英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了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55年,她在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此后数年间,毛主席一共接见了尉凤英13次,在庆祝建国20周年的活动中,尉凤英还获得在天安门城楼宣读贺词的机会。
除了肯定尉凤英的以往成绩之外,毛主席还对她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她可以永远发扬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第一线。
《人民日报》的社论发表之后,尉凤英被推举到了领导岗位上。1968年,辽宁省革委会成立,尉凤英担任了副主任(实际相当于省委副书记),此后,她还先后在省妇联和全国妇联担任重要职务。
从一线工人到中央领导,尉凤英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人阶级出身,她以朴素、勤恳的作风为社会大众树立了积极的精神文明典范。尉凤英虽然没有什么执政经验,但是她对党和人民始终保持了高度的忠诚。
在特殊历史年代里,尉凤英的社会影响力让她引起了反革命集团的重视,当他们试图拉拢尉凤英的时候,尉凤英抵制住了权力的诱惑,没有与造反派同流合污。
多年后,尉凤英回顾自己的从政经历时,曾经专门提及,自己没有借题发挥整过人,也没有协助其他人整人。这样的尉凤英,堪称一股清流,也体现了她性格中的坦荡无私。1977年之后,尉凤英卸去在中央的职务,回到沈阳的机械厂担任副厂长。
工作岗位的调整,并没有引起尉凤英心理上的失衡,她的工作热情依然饱满。八十年代,尉凤英先后担任了基层工厂的副厂长和工会主席,在平凡地岗位上发挥着不平凡的作用。1993年,尉凤英办理了退休手续。
尉凤英的故事依然没有结束,人们时不时会在各种报告会中见到她的身影。作为影响一代中国人的工人阶级杰出代表,尉凤英继续在用她的方式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