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洪全福这个名字,特别是顶在最前面那个响当当的“洪”姓,相信但凡对中国近代史脉络有些基本知识的人都会不由地联想到曾经在中华大地上搅起一番风云的太平天国,那是一个至今史学家都褒贬不一、颇有争议的农民运动。
洪全福的确是洪家后人,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被清廷满门抄斩的洪家中现在已知的唯一幸存的王爷。
不过这个王爷并不简单,他并没有因为太平天国的失败而彻彻底底地隐姓埋名,而是运筹帷幄多年后再次卷土重来。
他不仅周游世界、广结英豪,一度成为赫赫有名的洪门的首领,更同志同道合之人密谋广州起义,试图反清复明,再创太平天国的荣光。在此期间他也同兴中会中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有过交集。
不过,听起来如此精彩人生的他却并没有落得一个好结局,终究是带着天国的梦沉睡在了中国的南端。
败走香港,海上逃亡
洪全福原名洪春魁,是洪秀全的族侄。也有人说他是洪秀全的三弟,这个如今已无从考证。
也就是在洪春魁出生的那一年,他的叔叔第一次同基督教有了交集。洪秀全在广州考科举的时候收到了一本《劝世良言》,不过当时他并没有闲情逸致去看,直接束之高阁。
第二年,洪秀全落榜了,和历史上许多落榜的人一样,十分沮丧。清朝科举三年办一次,他之后又连着考了两轮,结果还是次次落榜。心灰意冷的洪秀全在旁人建议下翻开了《劝世良言》。
在那个以儒家思想盛行的年代里,世人往往无法正确消化这些挫折。儒家思想中缺失了对世事无定数的开导,只是教人努力会有回报。因而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在遭遇半生挫折后都走向了宗教。宗教中很多救赎的言论非常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
洪秀全也不例外,哪怕他连《圣经》都还没看过,他便已经开始向周边人传播上帝,还自称是上帝的次子。
看了书的第二年,洪秀全就打算将他的这番理论广而告之,带着几个好哥们出去传教。他们第一次来到广西就收获了上百个信徒。
初见成效的洪秀全又去广州找到正经美国来的传教士进修,不过这样的一个常年浸泡在儒家文化里的小农,他所理解的基督教同西方的大相径庭,传教士也因他对教义总是有曲解而不愿意为其洗礼。
于是热血沸腾的洪秀全自己给自己搞了个洗礼仪式就着急回到广西起义了。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洪秀全把家眷都接来了广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洪春魁到了广西投奔他的叔叔,正式参与到这场农民运动中。
在当时,广西正是四处都有民众反抗的现象,洪秀全抓住了这个混乱的时机,组成拜上帝会,发起了赫赫有名的金田起义,大败清军。
金田起义成功后,洪秀全自称天王,确立国号为太平天国,并一再击败前来镇压的清军,打打杀杀,成成败败,太平军一路向北打下了两湖,又向东攻克了江浙一带,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势力范围遍及半个中国。
这期间洪秀全封了诸多王,但凡和自己攀亲带故的都能有一席之地,洪春魁也是诸多小王中的一个,是为瑛王,左天将,“三千岁”,同洪秀全征战四方,后来也同许多小王一般待在天京城中。
然而好景不长,洪秀全等人终究没有彻底推翻清王朝,其集团内部很快就发生内讧而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大王不听洪秀全调令。洪秀全自己也深陷迷信,愈发保守。再加上清王朝和英军的联手围攻,兴起一时的太平天国草草落场。
同治三年,洪秀全逝世,天京被破。大量的清军冲入天京,见到一个王爷就抓一个。因为天国一直反对满族人,所以他们都恢复长发不再用满人辫式,所以很容易辨认。
当时有非常多的王爷都在城内,包括洪全福。不过机智的洪春魁见大势已去,火速逃了出来,还重新剃了一个满人的发型,成功逃过了追查,一路逃到了东莞。
当时两千多个王爷几乎都被以各种各样残忍的方式杀害,洪秀全的遗体被刨了出来,洪秀全的儿子被砍了上千刀。可以说清军对太平天国是恨之入骨,满世界的搜寻洪家人要将他们千刀万剐。
曾国藩率领的军队,每攻克一处就进行大屠杀,杀光城中数万百姓,更有强奸妇女之事数不胜数。算上洪秀全这边杀掉的,太平天国运动过后全中国人口少了近一半,远比抗日战争中死伤人数还要多得多。
因而此时的洪全福其实根本无处遁形,但凡他投奔他人被发现,势必会连累全村全城的人一起陪葬。
洪全福不敢回自己老家,他投奔了当地一个洪姓的村子,百般央求暂留下来。但是村长并不能准许他进自己庄子的族谱,以免连累众人。
后来清军追到此处的时候,洪春魁为了不牵连村里人,无奈只能继续向南逃到了香港,并在那里跳上了一艘开往古巴的国际航船,才幸免下来。
漂泊半生,运筹帷幄
洪全福在香港期间待了短暂的几天,为了躲避追剿化名洪和,不过没几天他就发现自己生存都困难。他不会外语,不会做饭,不会做生意,在这个英法掌权的城市中难以生存。
他登上轮船后,挂名到香港义和堂行船馆,开始同船上的人学习外语,并出卖劳动力以换取工资。
到了古巴后,他起初只能靠捡鸟粪换薪水,不过渐渐地,他已经逐渐学了一些小手艺,还学会了好几门语言。
后来他又跟着船队出海,在船上当上了水手,还做过船上的服务生和厨师长,结交了形形色色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这其中还有曾经在海外筹措经费的孙中山,据说在这件事上他还帮了孙中山点忙。
这一晃就是四十年过去了。洪全福一直在外漂泊,见过了大千世界,也攒了一身的技能和人脉。
此时的洪全福已经是花甲之年,总在海上飘着也不是办法。洪和回到了香港,开了个医馆,以此为生。与此同时他还加入了香港洪门会党。
不过,即便洪全福年岁已高,他的精神头却还不错,并且时不时就和朋友说起来当年太平天国是如何风光。
1899年的一天,洪全福拜访他的老朋友谢日昌时,结识了他的儿子谢缵泰。
谢缵泰听了洪全福讲他的过往,特别是太平天国的荣光后,顿时对洪全福无比钦佩,激动地就想要推洪全福出来到广州起义,再创天国风光。心中一直对天国念念不忘的洪和自然也是一拍即合。
此后谢缵泰便开始计划这件事。他又撺掇了兴中会的李纪堂,因为这个人是一个富商,如果真要起义,需要可不是一小笔资金,他们急需要一个大富商来资助他们。
李纪堂听了他们的计划立马同意了,并且慷慨地愿意承担起义的所有费用。洪全福一听,也激动的说愿意召集洪门的所有弟兄一起加入。
1901年10月,三个人第一次一起碰面,确定了起义的目标,随后便开始运筹帷幄,筹备物资等。为了起义成功,洪全福特意才改了一个有好兆头的名字:洪全福。
关于这个起义,兴中会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在当时,有十二位兴中会的成员都加入了进来,其中有三人还是兴中会的领导成员,其余九位也是兴中会的骨干分子。这中间更有自檀香山起就在的老会员。
起义的兵力大概有五个来源。首先就是在广州的义军,大概有几千人。
再有就是兴中会在北江韶关一带也招募了一千多人。另外还有“盗魁”刘大彪的人马,东莞一带的绿林好汉,以及惠州一带的会党。可以说谢缵泰等人把广州一带的武装力量都尽力撺掇了起来。
除此以外,谢缵泰还找了很多大人物,寻求他们的支持。特别是他还找了容闳。
容闳是当时革命派和维新派都十分敬重的大人物。连孙中山都曾说容闳应当是众望所归的领袖。
容闳到香港后,谢缵泰立马去拜会他,和他进行了多次会谈。后来他还和李纪堂商议事成之后推选容闳为临时大总统。
容闳也对他们的请求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回到美国后,向他的美国朋友们筹措资金,寻求政治支持,答应尽力满足谢缵泰他们的需要。
谢缵泰还不忘联系媒体。他先后找过《香港日报》、《泰晤士报》、《德臣西报》等媒体的从业者,寻求他们的支持,也得到了他们的回应。特别是《泰晤士报》这种在英国有着一定分量的媒体,取得他们的支持等于说是也有了英国人的支持。
总的来说,洪全福、谢缵泰、李纪堂等人已经为这次起义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箭在弦上,只待发射。
泄密被查,遗憾散场
正当洪全福等人准备得如火如荼,只待正式发动起义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直接砸向了众人。
就在举事的前几天,广州的一个洋行奸商想要倾吞李纪堂十几万的购枪款,直接向广州官府告了密。香港也有一个人同香港当局也告了密。
很快,港英政府就直接搜查了洪全福的大本营,查获了他们想要造反的罪证。他们的物资、信件、各种文件,统统都被带走,相关人员也都被捕。
广州那边也根据香港这边提供的名单地点,直接捣毁了起义的好几处据点,逮捕了好几位核心人士。
洪全福他们费劲周折搞来的枪支弹药,也通通被截走。
整个起义,还没开始,就胎死腹中。
最惨的还属惠州会党。他们没有及时得到起义已经黄了的消息,还按照原计划到大年初一的时候起义,结果清军早已做了准备,不久便将其镇压。其他的各路起义者也都散去。
洪全福心心念念的天国荣光、反清复明的大梦,终究还是没能实现。
此后洪全福又化名“浮萍”逃到了新加坡。清廷这边以生擒两万,死获一万,再加上官职来悬赏缉拿他。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额度,可见清廷那边是多么想将这一洪家后人碎尸万段。
洪全福隐藏在新加坡几年,不过后来因病又回到了香港就医,在他六十九岁那年病逝。一代枭雄终究是遗憾落幕。
其实从洪全福改名就可以看出来,他特意用了洪秀全的“全”字,说明他还是想要继承太平天国的遗志。
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也超越了上一次的天国行动。他的第二次广州起义虽然不战而败,但其筹备过程却已经十分具有民主革命特征。
而在广州起义的相关口号、纲领中,也有很多诸如“平等”“大总统”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词汇,这同太平天国运动是有显著不同的。
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可以说洪全福已经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革命人士了,他本质上是对两个时代的运动起到了一个衔接的作用。他的身上,还是有许多闪光的东西,值得我们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