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撤离中央苏区,实施战略大转移。寻求战略转移的落脚点,成为当时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最主要的任务之一,直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央红军从最早选择湘西,到最后落脚陕北才站稳了脚跟。

01 首先计划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并创建新的根据地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大转移。起初中央红军计划沿赣、粤、湘、桂边境到达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发现红军的战略意图后,布置了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由8.6万人减少到了3 万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向中央政治局建议,改变原定计划,立即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通道城举行临时紧急会议,会议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通过到贵州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主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黎平会议决定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

12月15日,红军穿越湘南进入贵州占领了黎平。中央政治局遂于18日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指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随后, 中共中央又在贵州瓮安县猴场召开了政治局会议,重申黎平会议的决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遵义会议决定在川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

黎平会议后,红军进行了缩编,占领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认真总结,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遵义会议讨论了红军的行动方向。大家认为贵州山多人少,少数民族居多,党在这里的工作基础较薄弱,要建立革命根据地困难很大,决定放弃以黔北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想法。会上,刘伯承和聂荣臻建议中央红军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宽阔的地域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扎西会议确定建立云贵川边根据地

中央红军渡过赤水河向长江进军时,蒋介石此时也预料到了红军可能渡江北上,急令川军刘湘集中兵力在长江南岸堵击,又令薛岳和黔军王家烈率部渡乌江尾追,形势的变化使渡江变得十分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敌情的变化,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立即改向川滇边境的云南昭通地区的扎西集中,然后在川滇边境进行机动作战,争取在川滇黔三省广大地区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05 川滇黔根据地到川西北根据地

扎西会议后,经过整编的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取得了娄山关大捷。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这一仗为实施川滇黔边根据地计划开了一个好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首先在黔北建立新苏区,赤化全贵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娄山关

在这期间, 根据敌情的不断变化,中央红军多次渡过赤水河, 忽西忽东, 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 使敌军感到扑朔迷离, 疲于奔命。4月上旬, 中央红军趁滇军调到贵州之机, 立刻奔袭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云南当局急调兵力回援, 削弱了金沙江的防务。中央军委决定利用有利时机, 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 转人川西建立苏区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4月29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认为“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可能了”。

红军渡过金沙江,彻底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5月12日,中共在会理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决定放弃在云贵川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改为继续挥师北上渡过大渡河,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06 两河口会议决定继续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

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实现会师。会师后的工农红军共有10万多人,这一带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高山深谷, 交通不便, 人口稀少, 经济贫困, 而不利于红军的生存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中共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以便在北方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领导和推进全国抗日民主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俄界会议决定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

两河口会议作出了夺取松潘为突破口,打开北进甘南的通道决定。张国焘这时节外生枝,他借口“统一指挥”和“组织问题”没有解决,延误了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

为团结张国焘,中共中央于7月中下旬在黑水、芦花连续召开了两次政治局会议,周恩来把红军总政委职务让给了张国焘。经过这一番折腾,红军已丧失攻占松潘的有利时机,陷入胡宗南和川军南北夹击的危险境地。不得已,红军只能穿越草地北上甘南建立苏区根据地。

8 月3 日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北上。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机关、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 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 总参谋长刘伯承随左路军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8 月21 日开始, 右路军经过6 天6 夜走过了草地, 攻占了四川北部小城包座,打开了前往甘南的通道。张国焘此时却又变了卦,他明确表示反对北上, 拒绝横穿草地同党中央会合,率领左路军掉头南下,毛泽东决定率领红1、3军立即北上。

9月11日,毛泽东率军到达甘南迭部县俄界境内。次日, 中央政治局在藏民的一个简陋棚屋召开扩大会议,鉴于一、四方面军已经分开,只有红1、3军的8000多人随中央北上,会议决定改变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计划, “当前的基本方针,是要经过游击战争,打通同国际的联系,整顿和休养兵力,扩大红军队伍,首先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界会议旧址

08 榜罗镇会议最终确定长征落脚陕北根据地

根据俄界会议决定,北上红军被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一边继续争取南下部队,一边率领红军坚持北上。

9月17日陕甘支队突破天险腊子口,红军顺利抵达哈达铺。哈达铺是甘肃南部的一个小城镇,红军在这里好好休整了一番。先头部队在当地的邮局中得到不少报纸,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报纸上获知了一个重要信息: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在陕北控制着五六个县大小的苏区根据地,徐海东的红25军也有精兵三千,他们已经会合组成了红15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腊子口

毛泽东当即在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上宣布,首先要前往陕北, 同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合。 9月27日,红军到达通渭县榜罗镇,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改变俄界会议关于接近苏联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师后的红军战士

随后,红军日夜兼程,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吴起镇。吴起镇已经是苏区边境,毛泽东在这里见到了前来联系的红15军团人员。l0月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的战略决策,正式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红军长征(文献)》[M].解放军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