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村社区工作台账数从45个减少至6个!
碧翰烽/文
在基层减负当中,台账资料刻意留痕之负担之形式,基层干部反映较为强烈。不仅占据了广大基层干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滋生了弄虚作假现象,一些工作没有做或没法做,也会做出台账资料来,只要台账资料有了,就是工作做了。
为此,不少地方和单位开始向“台账资料”的刻意留痕宣战,纷纷出台不少措施,大幅压减基层工作当中的文牍类形式主义。
据新华网报道,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通过大幅精简村(社区)工作台账,有效减轻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工布江达县统一保留并更新党建类和民生类“两本账”,将村(社区)工作台账数从45个减少至6个,精简比例高达86.7%。
关于基层村社区的工作台账,到底该如何规范?我以为,大幅压减台账数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但这还只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搞清楚,做工作台账究竟是为了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然,压减下来的数量,又有可能反弹增加。因为可能就是一句讲话或一个文件通知,就有可能增加新的工作台账。毕竟这样的惯性思维和工作方式,是比较顽固的,想要彻底改变的确不易。还有可能是台账数量少了,但里面的内容又增加了。
一者,基层工作台账应该主要是为了促进工作落实落细落地。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确保落实落细落地,否则,上级再好的政策措施,都可能落空。这也是为什么要强调基层工作的结果性?而不必过于纠结过程性控制。当然,为了推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所以才有了不少的程序性规定,从而也就出现了不少工作台账。
因此,要检验工作台账的必要性,就要看是否促进了工作的落实落地落细。比如我们现在一些村社区所做的工作台账,究竟是在具体工作方面落实了,还是在大量纸面上落空了?应该是可以进行评估的。
二者,如果是保证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其工作台账的内容应该有特别重点。比如涉及人财物资源项目以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现在的情形是,有的地方将一些不重要的事项,台账做得细做得多,真正需要建立台账的重要事项,反而又找不到台账,找不到依据。
三者,工作台账不应是督查检查考核的主要依据。现在一些检查考核就是以台账资料为主,就是以开会发文为依据,就是坐在办公室或宾馆里看台账资料,而没有真正到一线、到现场、到群众中去检查去走访去倾听。如此之做法,必然就会助长基层台账资料的刻意留痕。尤其是有的追责问责时,可能更为看重这些台账资料的痕迹。
因此,遏制台账资料泛滥,必须要从督查检查考核的方式方法上深入改革,更加注重结果和民意导向,并且可以探讨由基层来参与制订考核指标,而不只是由上级办公室里的同志来制定。
四者,最大限度减少各个部门多头要台账资料的现象。有基层干部反映,整理工作台账需要专门人员、专门时间,现在有的工作状态是,白天干具体事情,晚上要整理台账,甚至还可能抽出专门时间整理台账。有的基层年轻干部,也主要沉浸在台账资料整理当中,几乎成了主业。
有基层干部说,现在台账资料比以前还是少了,但是各个部门多头要台账资料的现象较为突出,今天这个部门要,明天那个部门要,主要内容差不多,只是角度有不一样,但真的是很烦人很缠人。为什么上面就统一共享不了数据资料?非要一个一个地找基层。现在都是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了,做不到吗?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