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进入最后一个季度,智能手机市场迎来品牌旗舰机型大秀肌肉的时段。
各大厂商也是铆足了劲冲刺,一众国产手机品牌不是在发布新机,就是在发布新机的路上,消费者们也是瞪大了眼睛坐等好戏开场。
除了已经发布的vivo X200系列、OPPOFind X8外,最受期待的莫过于小米15系列、荣耀magic7以及华为Mate 70系列了。
在这些已经发布的产品中,有些继续打影像的概念,有些打AI的概念,有人甚至是把iPhone16重新发布了一遍。
可谓各有看头,但其中共同的看点是这些旗舰机,不约而同的涨价了。比如vivo X200系列,相比上一代,涨价300元;而OPPOFind X8则最高涨价达到500元。
昨日,又一条关于小米15系列的话题冲上热搜:雷军确认小米15涨价!
雷军发微博表示,「很多朋友关心小米15会不会涨价?去年我跟大家说过,小米14肯定是最后一次定价3999。今年元器件成本上涨非常多,另外我们在研发上投入也非常大,小米15 确实需要涨价。谢谢大家理解,我们一定把产品做好!」
那么显然,这一波集体涨价势不可挡!因为不涨不行,一方面,因为上游的涨价一直没有停下来。
据报道,天玑9400、骁龙8 Elite采用台积电最新一代N3E工艺导致成本增加,如天玑9400相较于天玑9300上涨了20%;此外,骁龙8 Gen 4的单颗成本价将达到180美元,涨幅达15%。
除此之外,内存目前价格也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
在上游涨价的另一边,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成效如何,在存量化竞争时代,各大国产手机厂的研发、营销投入的确在肉眼可见的高位增长,可谓苦不堪言!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轮集体涨价,意味着国产旗舰机正式迈进5000+时代,不出意外,各品牌旗舰机三个版本的起售价将是4000+、5000+、5500+的全新组合!
不少网友感慨,这才几年光景啊!智能手机市场就真的天翻地覆了,以前是没钱买国产,现在是没钱买国产。
有声音认为,国产品牌在高端这条路上,蛰伏这么多年,终于要成了,智能手机市场,不仅出货量要被国产占一席,利润也终于轮到国产品牌赚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市场调研机构GfK 中国发布报告称,去年三季度,中国均价已达3480元,而2019年则为2685元,也就是四年涨了30%,800元。
如果再把时间线拉长,2013年这一数据则为1762元,也就是说,国产手机十年时间,平均售价涨了接近1700元,近乎翻倍。
虽然今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按照如今这个涨幅,国产机平均售价突破四千,也不远了。
但也有声音认为,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流模式一直没咋变过,说直观一点,核心一直都是整合上游产业,然后组装贴牌,十年前,国产旗舰卖1999,现在一下子就来到了4999起步。
这些年,咱们的工资也没见有这么大的涨幅,好一个温水煮青蛙,算一下,平均一年涨300,十年恰好是3000。
而另一边,iPhone这些年,似乎一直没怎么涨过价,甚至到了iPhone16这一代,起售价依然为5999元。
换个角度来看,国产旗舰机售价与iPhone对比,这些年差距越来越小,追上iPhone就差一步之遥了,而苹果也在每年更新啊,人家在相关产业的投入,也没见少一点。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手机为何越卖越贵吐槽,也成为经久不衰的话题。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集体涨价,已经是今年第二次集体涨价了,还记得今年中旬,小柴就写过一篇,国产阵营在上半年,就进行过一轮集体涨价。
一些中端机型,一把涨价200-400元不等,也进一步将中端机型的价格拉高至三四千元。
这两轮的集体涨价,品牌们给出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上游持续的涨价,不得已而为之,也有品牌表示,这一代对比上一代产品是全方位的提升。
但又用户则表示:「手机产品的每年迭代升级,本身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那么因为更新就涨价,这一理由足够充分吗?」
「产品升级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比上一代更强吗?而这也不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吗?如果没有升级提升,你更新个der……」
这个理由,很明显就三个字,叉出去!
显然,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加「量」不加价,才是更新的意义,更新一次,涨一次价,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因为更新本身就是科技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涨价的理由。
但从市场角度来看,关于因为上游涨价迫不得已的这一理由,通过数据我们也的确能感受到,你看它涨了这么多,它也涨了这么多……终端厂商涨价是被迫的。
只是争议的点在于,十年前,如今还在市场上的品牌都刚起步,论到成本问题,当时,做品牌需要的投入远比现在高的多。
而且大家都知道,国产品牌一直以来的优势就是连乡镇角落都不会错过的渠道优势,那时候,品牌要花大量的钱去建设渠道。
而当初的这些成本,如今不仅基本上不算啥了,甚至还成了利润的贡献者。
而这些逐渐消失,甚至变为利润的成本,按理是可以去平衡上游涨价的矛盾的,但到了涨价的时候,厂商们好像只字不提。
也就是说,品牌们给出的涨价理由,只说了对自己涨价有利的部分。但不管怎么说,国产手机涨价,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将会一直进行。
在上一篇关于国产机集体涨价的文章里,小柴就预测,涨价这个口子一旦打开,试探过市场反应后,涨价两三百也只会是开胃菜,果不其然,时间过去几个月,一把涨价五百,也不算啥稀罕事了。
但也显然,涨价这个过程,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布满荆棘。最明显的是,当国产旗舰的售价,快追上iPhone,似乎用户的选择要变的更宽了。
毕竟,在体验和保值方面,就算国产旗舰机,也和iPhone和差距不小,更关键的是,如果从产品平均使用时长来看,iPhone要远比国产机性价比高的多。
数据显示,国产手机的平均换机周期为25.3个月,而iPhone则为48个月。
此外,据CCS Insight称,iPhone的平均寿命将达到8年,另有数据显示,国产手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大约在2.2年。那么除了体验、保值,从经济角度来看,用iPhone似乎更划算。
作为一个曾经一年换了三台锤子,一个iPhoneX用了六年的小柴来说,对这一点那是点头如捣蒜。
不管你承不承认,当国产旗舰机的价格逐渐追上iPhone,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新的难题又来了,毕竟涨价完了,能不能卖出去才是关键。
事实也告诉我们,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发布会价格和实际售价,根本就是两码事,就脸傲娇的苹果,发布一个月后就破发,已经也不算什么新闻了。
比如前几天的新闻,各大电商平台降价之外,iPhone16系列,罕见的官方旗舰店也全系大降价了。
数据显示,叠加平台双11各种优惠补贴,iPhone 16系列最高降价达到1600元。
而在iPhone之外,国产市场,发布即破发早几年也已经成为常态了,也因此,智能手机市场「等等党」的消费理念也已经非常成熟了。
比如这一句:「你不买他不买,月底还能降800」可谓是深入人心了。
那么回到涨价这件事,对于终端厂商来说,的确也是进退两难。一来,上游的疯狂涨价肉眼可见,这是终端品牌可以明着涨价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涨了,最终还得降回去;
二来,智能手机市场的确苦国产品牌久矣,整个市场八九成的利润都被苹果三星拿走,国产品牌们,如果不是靠生态服务赚点利润平衡下,硬件这门生意,的确有些尴尬。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算经济账又是亘古不变的,而这无疑是目前涨价浪潮下,让品牌们最犯难的问题。
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一个问题,不管是任何产业,只要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都会那么被动,最终在行动中,只能用头不断的撞墙前行……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