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朋友吃饭,聊到30号文,聊到投诉。桌上有人就在公司里管这个,自然更有发言权。

我问,现在那些一看就是无理取闹的、不讲道理的投诉,公司还受理吗?

他说,当然不受理,肯定也不会再去调查乘务员的,你放心!

我说,那旅客要是不依不饶的怎么办啊?

他说,实在不行,那就给点积分呗。

一杯酒差点呛死我。

合着凡事不论对错,只要撒泼耍无赖就能得积分,我觉得这不叫“化干戈为玉帛”,这叫“惯些臭毛病”

这不仅仅是给个别无赖旅客开绿灯,更是在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上飞机挑刺儿,下飞机撒泼,撒得越久,撒的越黄,积分也能积得越多,尝到一丝甜头,下次再找个由头投诉,周而复始。

其实我知道对于航司来说,这些积分既不会伤筋动骨,也足以把“麻烦制造者”暂时打发掉。说到底,不过是一场“赔笑了事”的交易,航司用一些看似价值不高的虚拟奖励,换来了旅客的洋洋得意。

可没有人会在乎在这个过程中,这种赔积分了事的处理方式会对中国民航造成怎样恶劣的深远影响。

那以后坐飞机,延误了就投诉延误,正点了就投诉餐食,没有餐食就投诉座椅,实在挑不出毛病,那就投诉“行李架把包弄脏了”——反正那里面永远不会干净到哪里去。

但,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逻辑?

撒泼无赖的人,得到了笑脸得到了积分;安安静静乘坐飞机的旅客,却什么都没得到。

投诉,本该是民航服务提升的反馈机制,如今却容易沦为个别旅客换取积分的游戏。投诉的本意不再是为了让服务更好,而是成了个别旅客转空子捞取“好处”的工具。

而这背后,最可怕的不是积分补偿本身,而是它给那些无赖旅客传递的信号:规则可以被突破,服务可以被逼迫,任何小摩擦都可以通过撒泼打滚不依不饶换来补偿。

人性的贪婪告诉我们,这种逻辑的蔓延,只会让更多人以无理取闹为荣,而不是以遵守规则为本。

或许对于航空公司而言,积分补偿似乎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在制造更多问题。每一次“息事宁人”,都在削弱旅客对于规则的敬畏,同时损害了其他遵守规则旅客的利益。

说到底,投诉制度的存在是为了让服务更加完善,航司的责任本来是倾听旅客的合理反馈,解决问题。民航提“投诉”色变,慢慢就造就了类似于“小虎比”一样的人,甚至让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投诉了就该有“回报”

这种逻辑下,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航司和遵守规则的旅客,还有为他们提供服务的一线地服与空乘人员。

因为个别无赖旅客的得寸进尺,让守规矩、认真工作的工作人员会逐渐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明明是旅客的问题,我们却必须忍气吞声,反正公司早晚也是息事宁人。

那久而久之,地服和空乘人员以及服务系统其他岗位人员会更加不再关心投诉问题的本质,只会想着尽快解决眼前的、表面上的麻烦,只会想着如何迅速打发旅客。

长此以往,会有旅客认为:所有的民航规矩,所有的安全运行原则,都可以被破坏。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可能会滋养着更多“小虎比”来机场和飞机上“卡BUG”用投诉赚积分。

我明白,在这个人情世故的社会中,总有模棱两可的模糊地带,也有许多带有弹性的原则,为了表面上的所谓“体面”,这种弹性和模糊空间往往越来越大。

我们虽不喜欢,却又不得不面对。但我们得知道,这一定不是民航服务该有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面图自:陶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