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腐朽的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当别人拿着长枪短炮来攻击时,我们最先进的武器还是火铳。闭关锁国封闭的是国家的发展,清政府在面临持续侵略后,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也是慈禧太后最倚仗的汉臣,被派往欧洲各国考察。1888年李鸿章到德国访问时,第一次看到了克虏伯大炮,李鸿章当场感到要自强,这种大炮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一笔价值600万两白银的军购订单成交。此次李鸿章共采购328门克虏伯火炮,克虏伯大炮直径为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达44吨,最大射程为2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清王朝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而政治中心北京与大海仅隔一个天津,因此328门大炮中有96门设在天津的大沽口,其余大炮则分别设在旅顺、大连、威海、烟台等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创立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王朝竭尽全力所建立的炮台防御体系,几乎毫无作用,守卫炮台的官兵更是不战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八国联军直逼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逃出京城。渤海防务系统的大沽口炮台,也仅仅坚持了6个小时就宣告陷落。驻守炮台的近千名官兵在战斗中牺牲,敌军仅有255人死亡。而且八国联军就是从大沽口登陆。本来打算保卫北京的克虏伯大炮什么作用都没起到,李鸿章花费巨款购买的克虏伯真是一堆废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9月,日本海军进攻厦门。在何荣冠指挥官的指挥下,厦门海防炮台开炮迎战,并一枪发击中日本驱逐舰若竹号。交战中,另外两艘战舰也受了重伤,只能灰溜溜地逃回日本。由此可见,因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军事工业畸形发展,依赖洋务运动购置装备,看似强大的海军实则不堪一击。军事实力的提高,是军队综合素质的培养,远不是装备强大的外购武器可以解决的。

仗是用武器打的,决定胜负的还是靠人。

本文由马迁品历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