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皇宫奉天殿大封功臣,共封公爵六人,侯爵二十八人。在这开国六公爵中,排名第一的韩国公李善长虽然没有“汗马之劳”,但他“供给军食,未尝缺乏”,扮演了汉初功臣萧何的角色,加上又是文官,所以被钦定为第一名。
事实上大明开国第一武臣,是六公爵中排名第二的魏国公徐达,被朱元璋盛赞为“摧强抚顺,劳勚居多”。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徐达去世,以铁石心肠著称的朱元璋悲痛欲绝,夜不能寐,追封其为中山王,谥武宁。
今边胡未殄,朕方倚任为万里长城之寄,而太阴屡犯上将,朕不意遽殒其命。一旦至此大故,天何夺吾良将之速?朕夜来竟夕不寐,欷歔流涕,思尽心国家为社稷之重,安得复有斯人?—《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徐达的次女在史书中的形象极为负面,直接成了一个善妒的悍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沉冤未雪的代王妃
徐达共四子四女,长子徐辉祖袭爵魏国公,次子徐添福早卒,第三子徐增寿靖难后追封为定国公,第四子徐膺绪封中军都督佥事。长女为明成祖朱棣皇后,即仁孝文皇后。次女封代王妃、第三女是穿越文钦定女主角徐妙锦、第四女封安王妃。
中山王本人“不贪女色,不好货利”,徐辉祖坚守信念忠于建文帝,徐皇后则“贞静纯明,孝敬仁厚”,几乎都称得上是道德模范。然而那位代王妃,却被《明史》直截了当斥责为“骄妒”,口碑极差。
王妃中山王徐达女,仁孝文皇后妹也,骄妒,尝漆桂二侍女为癞。事闻,帝以中山王故,不罪。—《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 代王妃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明史》并非是无根之水,它的资料来源大都是历代大明皇帝的实录记载。为了理清事实的真相,我们不妨从《明实录》中来看一看真实的代王妃。
徐氏,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册封为豫王妃。次年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三月,豫王朱桂改封代王,徐氏也改封代王妃,并于当年八月一起之国山西大同府。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十月,徐氏与朱桂的“爱情结晶”:代王嫡长子朱逊煓出生。
朱元璋驾崩后,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暴力削藩,代王一家都被削爵废为庶人,甚至还被负责看守他们的中军都督同知陈质百般虐待。燕王朱棣靖难成功后,朱桂复爵代王,朱逊煓则在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册封为代世子。
按说代王一家三口在建文年间吃了三年的牢饭,绝对的共患难,可是彼此之间的感情非但没有升温,反而在靖难之后跌入了谷底。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徐皇后崩逝,代王和王妃之间的矛盾更是集中爆发出来。代世子为母亲出头,“性暴”的代王甚至打算直接杀子,此事甚至惊动了皇帝朱棣。
丙申,敕代王桂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尔不能以礼正家,惑于妇言,陷世子于恶。且世子未有极恶大过,尔必欲杀之?屏居于外,使惶惶无依。为人父者,此独何心?古语,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兹遣人送世子回,用全尔父子之恩。尔其改过自新,谨守礼法,不可复蹈前失。”—《明太宗实录卷九十六》
这里的“屏居于外”很有意思,虽然我们很难说徐氏和儿子一起被赶出代王府,至少母子二人肯定没有生活在代王寝宫之中。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朱逊煓去世,年仅二十六岁,谥曰“悼戾”。悼戾世子共有二子一女,但朱桂这位狠心的祖父却对孙子、孙女不闻不问。三人从小就和祖母徐氏生活在一起,祖孙四人靠着内使种地才勉强过活,史称“给役无人,岁禄不及,止凭内使耕种以养”。
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的时候,新任代王府左长史戴礼上奏朝廷,称代王长孙朱仕壥已经年满十四岁,却还没有开蒙。当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很生气,给代王最溺爱的儿子潞城王赐了一道敕书,里面强调了代王妃和代王长孙的身份,暗示今后代王若是依然我行我素,朕就拿你是问。
朕惟为国之道,亲亲为先。比闻故代世子之母偕其孙二男一女异宫而处,衣食无所仰给。已奉书叔祖代王,及敕长史戴礼等岁于王府禄米内拨三百以给之,令伴读、教授训其二孙。今特谕王,凡其饮食、衣服一切日用之费,王须启父王依时应付,务令足给,毋致匮乏失所。此事专委于王!盖世子之子,太祖高皇帝之曾孙。世子之母,皇祖妣仁孝文皇后之亲妹。皆国家至亲,王宜致诚敬,不可怠忽。庶副朝廷惇厚至亲之意。—《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二》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重病缠身的徐王妃上奏朝廷,为两个孙子讨要名分。宣宗大为感慨,随即下旨册封朱仕壥为代世孙,其弟朱仕墰为镇国将军。
当年五月十七日,代王妃徐氏去世,结束了她悲剧的一生。
究竟谁是恶人?
从《实录》的记载来看,徐达的这个女儿根本就不得代王的欢心,不但和孙子孙女寄居在一起,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换句话说,这位徐王妃根本不可能像《明史》记载的那样“骄妒”。那么问题来了,真正的恶人是谁呢?
实事求是的讲,《明史》这一次倒也不是恶意抹黑,因为朱桂的两个侍女荣花、菊花,确实遭遇了非人的虐待,这件事被明确记录在《实录》之中。
己酉,代王桂宠其侍女荣花、菊花。妃徐氏妒之,粪其鼻口,漆其身成癞,已而傅药溃烂之。—《明英宗实录卷八十一》
二人被所谓的“妃徐氏”用米田共塞住口鼻,身上涂上漆以至于长出癞疮,再敷上药膏使之更为溃烂。如此行径,称得上是穷凶极恶。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情发生在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七月,而徐达之女的去世时间上文提过,是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两者之间相差了十四年。那么这个真正的恶人是谁呢?笔者推测,应该是朱桂第七子宣宁王朱逊炓和第八子怀仁王朱逊烠的生母徐氏。也姓徐,但和徐达的女儿并非同一人。
这样说有依据吗?还真有,因为这个徐氏确实恶行累累。上文的那两位侍女荣花、菊花,伤好了以后恩宠不减(代王有些重口味啊),徐氏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从代王府护卫官军之中物色了一个帅哥:阴仲谦,让他施展美男计引诱二女私奔。
对于代理国事的代世孙朱仕壥,徐氏恨之入骨,屡屡在代王跟前进谗言。此事甚至惊动了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他分别给代王和代世孙写信,强调代王府国事由代世孙处理,代王妃嫔不许干预。
丁丑,遗书代世孙仕壥曰:“闻宣宁王逊炓母子谗间骨肉,此在祖训所不容者。但念亲亲,冀其改行,姑训饬之。惟曾叔祖高年,叔以世嫡代理国事,盖祖宗定制。自今凡府中一切之政,悉准前敕行之。但须起敬起孝,委曲周旋,庶全令德。果事有关涉难于处置者,具实来闻,朝廷自为主张。”—《明英宗实录卷八十二》
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三月的时候,镇守大同官员紧急上奏朝廷,称代世孙半夜逃进都司衙门,而宣宁王之母,即徐氏在世孙府门口撒泼,口口声声要将世孙杀害,史称“暮夜逞凶,击门怒骂,势欲肆害,闻之骇人”。
从这位徐氏的所作所为来看,虐待两个侍女对她来说简直不值一提,她就是那个真正的恶人。
结语:通过对史书记载的梳理,我们可以洗清徐王妃身上的冤屈。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乌龙是怎么造成的呢?表面上看,宪宗朝史官在修纂《英宗实录》的时候不严谨,将残害两位侍女的罪责,安在了“妃徐氏”的头上,以至于清朝史官在修纂《明史》的时候,也因此而依样画葫芦。
但是即使是在《英宗实录》中,明英宗没有处置徐氏,史书给出的理由是“上命王妃勿问”,意思就是明英宗因为下手之人的王妃身份而不予追究。但是清朝史官却借题发挥,自说自话补了一句“帝以中山王故,不罪”。
至少在《实录》中,这位“妃徐氏”是谁还存在争议空间,万一徐达女儿死了以后,朝廷又册封了一位同样姓徐的代王继妃呢?但是《明史》自我发挥的这句话,就把这位王妃的身份给坐死了:中山武宁王徐达的女儿。这到底是水平不行,还是刻意为之,不好妄加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