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全国店铺的保有量来说,以青海化隆人为主做的“兰州拉面”和福建三明的“沙县小吃”无疑为两大巨头,相较于靠同乡、乡里关系形成“行业协会”组织严密、品质差异度不大的化隆”兰州拉面“,到处开花,甚至大多数并不是三明人经营的沙县小吃则显得“鱼龙混杂”的多。
沙县小吃的崛起背景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部,三明境内,闽中腹地。在上世纪80、90年代,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远落后于福建沿海地区,尤其沙县夏茂、梨树、琅口、南阳、南霞等乡镇及沙县城关,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百姓为了谋生计外出打工。而真正促成沙县人大批外出,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倒会风波和旧城改造导致的房屋拆迁事件。
上世纪90年代初,沙县启动旧城改造,为盖新房,很多人参与标会(一 种民间集资互助的活动),沙县民间标会开始盛行,城关、夏茂镇是“重灾区”。经不住“无风险套利”的诱惑,很多老百姓把家里仅有的积蓄,甚至向亲戚朋友借债入会。一开始标会运作比较健康,但1992年,夏茂“八大会头”携款出逃,最终资金链断裂,倒会风波累及全县。结果很多“会员”钱也没了,房子也没了,还不断有人逼债,破产的“会员”大多选择外出“躲债”。当年,单在夏茂镇就有1000多名农民出走。这些外出的沙县人为了谋生,开始经营起了沙县小吃的小本生意。让这些“创业者们”没想到的是,小吃店的生意出奇的好,做小吃赚钱的消息就这样在沙县传开 了,吸引更多沙县人走出去经营小吃。1994年第一次摸底时,厦门已有900多家,福州更达两千多家。到1997年沙县第一次举办沙县小吃文化节时,在外的沙县小吃户数已突破3000户,人数上万。
——《论沙县小吃产业的发展策略》黄彩云
我不知道诸位中有多少人曾光顾街头那千奇百怪、各种标示的“沙县小吃”,也很难考证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沙县小吃兴起时的流行菜单,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低价逻辑下,如今街边的沙县小吃店里,主打盖浇饭、蒸饺、加个鸡腿,再来一个所谓的“炖汤”,这种毫无福建当地特色的餐食,让绝大多数“沙县小吃”除了便宜,就什么都没有了。
然而,在与三明市对口协作的杨浦区忽然开了一家沙县小吃,冠名「三明沙县小吃旗舰店」,位于三明大厦楼下,充满政企协作的血统,虽然也不算新开,也被官方认定为杨浦和三明合作的重点项目,但也并没有引起多少“美食家”的注意,不过,他确实和其他沙县小吃太不一样了。
与那些狭小、昏暗的沙县小吃相比,旗舰店干净、明亮,敞开式的厨房明档销售,售卖菜式贴了一墙。翻看菜单,明确标注“沙县小吃”、“三明小吃”两栏,简直就是一个地方小吃百科。除了客人见过的常见“沙县小吃”外,更多的菜式让人感到熟悉而陌生。说熟悉,如果你爱美食,多少会听过扁肉,肉燕的大名(肉燕是日本熊本县乡土料理太平燕的前身),说陌生,这里还会有淮山饺子、永安粿条、板鸭、泥鳅面等外乡人恐怕闻所未闻的玩意儿。
扁肉和肉燕看上去很像,但有什么不同之处?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外乡人,还能不谷歌就说出答案,那你一定是美食爱好者。而对不明所以的食客,则可以把这个问题谷歌好答案放在心里,然后在店里都点一下做个横评,细致品味他们的根本差别。
当然,也可以在这里点在其他沙县小吃也有的蒸饺和拌面,就蒸饺来看,旗舰店的品相也未必比得上小店,却是好吃的,而拌面的面条则是弹牙极了。
拌活肉和三明鱼丸则不太会在一般沙县小吃店见到,如果说味道有多顶呱呱那是KOL在骗你,但相对于价格,以及小吃店的定位,物超所值。
中午时段匆匆一餐,所以并没有时间滚完菜单,有太多各种碳水、禽类等等小吃没有品尝。但在终究只是一家沙县小吃的框架下,这家旗舰店给人以朴实、经济并带新奇的体验,的确是在中国美食历史中有浓墨一笔的沙县美食的绝好注解,独一无二,虽然我不认为他值得远道特意访问,但如果正好在附近,又想品尝有趣的一餐,那这家旗舰店可别错过。
三明沙县小吃旗舰店
杨浦区长阳路1616号上海三明大厦一楼
附上上次做的知乎Live的链接
《如何在日本体验米其林餐厅》
依旧可以进入听我的演讲内容
https://www.zhihu.com/lives/76155128042124083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