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就对华电动车加征高额关税,已经进行了8轮磋商,仍没达成共识,冯德莱恩依然强硬,甚至要对华索赔,否则就发起制裁。对此,中方的措辞变得强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这场美国挑起的中欧贸易摩擦,随着冯德莱恩的强硬表态,中欧贸易争端走向了新的高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4日,欧盟投票通过了对华电动车加征最高36.3%的反补贴税。按照规定,从10月31日起,到未来5年内,中国出口欧盟电动车将面临最高46.3%的关税。中国为此与欧盟展开多轮磋商,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即中国车企在欧盟售价不低于3万欧元,这样免除反补贴税。

然而,欧盟对此提议予以拒绝,理由是中国电动车的售价过低,远低于欧洲本土制造商的成本价,导致欧洲的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客观来说,中国电动车质优价廉,是因为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以及最先进的电池技术和规模化生产能力,这种产业链集成优势,使得中国电动车成本大大降低。相反欧洲汽车不思进取,在技术设计工艺上普遍落后于中国车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使得欧洲燃油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一步步萎缩,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更是打的欧洲车企毫无招架之力。

正因为如此,欧盟采取了反补贴措施,试图通过提高进口中国电动汽车的成本,为本土车企争取喘息机会。然而,欧盟的这一举措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市场压力,更是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中的一次战略性部署。欧洲希望通过限制中国电动车的市场份额,给本土车企争取足够的时间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

从10月4日后,中欧进行了8轮磋商,尽管中方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包括提出价格承诺方案,并邀请欧盟技术团队来华进行下一轮面对面磋商,欧方的反应却令人失望。欧盟秉持着边打边谈的策略,态度强硬,且私下接触中国车企承诺差别关税,妄图分化瓦解,以实现最大化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委会不仅拒绝了这一提议,甚至在磋商过程中,私下与部分中国企业展开了单独的价格承诺谈判,试图通过区别对待不同企业,实现“逐个击破”的目的。这种私下接触的做法,实际上破坏了中欧整体谈判的基础,也让中方在处理这一争端时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中国商务部对此发出明确警告,指出欧盟的这种分化策略不仅会破坏双方的互信,还会影响中欧经贸合作的整体进程。中方强调,电动车关税争端不仅是单一的行业问题,更关乎中欧之间的长期经济合作。如果欧盟坚持采取这种策略,破坏双方的谈判基础,那么最终受损的将不仅仅是中国车企,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也会付出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冯德莱恩也提出3个条件,逼迫中方让步。中方必须提供“补偿”来弥补欧盟车企因中国电动车竞争带来的损失;中国车企必须做出价格承诺,确保其在欧洲市场的售价更高;中方还需保证中国企业不会因关税问题而撤出对欧洲的投资。

这三个条件显然,没有任何诚意,中国车企如果在欧洲售价更高,如何保证市场占有率?其次欧盟要和中国打关税战,还不许中国撤出欧洲投资反制?最后,欧盟要以索赔的方式,让中企让渡利益给欧洲车漆,这显然是无理的,也不符合世贸组织原则。这也从侧面反映欧盟不希望彻底与中国开启贸易战,显然中国的市场和产业供应链对欧洲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德莱恩还威胁,如果中国不让步,不补偿欧洲,就发起欧洲对中国的制裁。然而,中国不吃这一套,中国商务部多次强调,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中方的态度比此前更加坚决,表明如果欧盟继续坚持强硬立场,中方将不会坐视不管。中国不仅在谈判中展示了灵活性和诚意,同时也做好了应对最坏结果的准备。

中欧还将继续谈判,如果欧盟仍然坚持,丝毫不退让,执意要损害中企利益,那么贸易争端升级到贸易战,中国也奉陪到底。电动车关税争端不仅是关于市场竞争的较量,更是一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的车企能否借此机会迎头赶上,中国的电动车能否继续在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未来的谈判结果将决定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