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霜降水返壑

风落木归山

今天是10月23日

我们迎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

这是一年中有霜期的开始

也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增大

空气中的水汽凝华于地表和植被

形成细微的白色冰针或六角形霜花

清晨,窗棂上凝结的白霜

傍晚,山林间飘落的黄叶

自然万物

以独有的方式告诉我们

冬天已经悄悄走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霜降·三候

徐立京 徐冬冬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霜降一候 豺乃祭兽

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节气便由寒露而至霜降。此时,北方的风,南方的雨,带来大幅的降温,天气的寒凉明显加重了。

寒意在身,却挡不住深秋时节那满眼特别的美。

从“露”到“霜”,秋色惊艳之感越发地强烈了。世间有千黄万红,唯有秋黄秋红独爱霜寒。

经历风霜而愈加灿烂,这是秋之黄、秋之红独具的生命魅力。“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赞叹秋红之美的传世佳作;“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天地供吟思,烟霞入醉魂”,这是描写霜降时节深秋的山色美景。

此时的秋色,奇美至极,却也凄美至极。

你看,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凶猛的豺狼为过冬储食而大肆猎杀动物,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食用,浓烈的肃杀之气使得人们的心情不可避免地走向沉郁。随着落叶飘零、万物萧落,当秋天逝去、冬天来临时,生命也慢慢归于沉寂。

秋去冬来中,生命在凋零之际迎来最后的绚烂,也将在沉寂里孕育新的轮回。

霜降二候 草木黄落

有一种霜很美,叫菊花霜。这就是深秋时节的早霜。

古人富有诗意地把早霜叫作“菊花霜”,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他所咏的芙蓉,便是秋菊。

同理,我们也可以很有美感地把早霜叫作“枫叶霜”“红叶霜”“秋柿霜”。因为,也是在早霜初起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秋红秋黄将秋天带入了尾声前的高潮,而柿子也到了红透甜透的时节。

赏秋的人,进入了一个最为沉醉的时节。典型的秋色正是出现在霜降二候“草木黄落”。无边无际的秋黄秋红,让人们的眼醉了,心也醉了。

草木黄落时节的秋红秋黄,浓得特别,美得特别。这种红,这种黄,不经历秋霜的淬炼,到不了这样浓极、艳极、美极的境界。我们不妨称之为“霜黄霜红”。

霜红霜黄的美丽,不似春花的柔美,没有夏花的热烈,而似冷峻的岩石、清冽的月光,凸显出生命的硬度和力度。生命有此质感,又何必叹息?

霜降三候 蛰虫咸俯

随着三候“蛰虫咸俯”的结束,霜降节气结束了,整个秋天也画上了句号。

“蛰虫咸俯”是什么意思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得很形象:“咸,皆也;俯,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你看,秋之气息浓重到了凛冽的程度,虫子们都把头低垂着,不再吃东西,准备开始蛰伏过冬了。

秋天好像对自己造就的绝美秋色图毫不留恋,说走就走,宛如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在高潮时戛然而止,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幕已经落下。

细细回味秋景图在整个秋天的变化,会惊叹于秋色异常绵长强大的生命力。从初秋一路走到深秋,看秋叶从完全的绿色一点点变化出黄色、红色,色彩慢慢地增多加重,焕发出一片一片的秋红秋黄,直至染遍街头巷尾、平原山川,使天地间久久萦绕着秋色的美丽、美妙和美好。

这样的美丽、美妙、美好,让人不禁感叹:即使秋叶终将飘落大地,又有什么可悲可伤的呢?它已经把它最美的容颜、最好的状态,以最绵长也最强大的方式全部展现出来了,这样的开始,这样的存在,这样的结束,难道不值得敬畏、敬重、敬仰吗?

便以这最绚丽的色彩,为秋天定格,与秋天作别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霜降·絮语

作家刘亮程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早晨你看见路旁的树绿了,一个早晨叶子黄落。又一个早晨你没有抬头——你感到季节的分量了。”

在霜降,好像尤其容易感到这种分量。

可能来自风景。叶子发黄变红,田野秋收已过,当落叶堆叠,当谷粒归仓,心里会有一种饱满的、沉甸甸的感觉。

可能来自吃食。点外卖时开始下意识地选择热饮了;烤红薯和糖炒栗子别的季节也有,但很少像这时候一样勾得人走不动道;一说聚餐,最先会想起火锅,在“咕嘟咕嘟”的翻滚里,孤独都被消解了;柿子、苹果、梨等各种水果,来到了“最好吃的时刻”,格外香甜饱满、汁水丰沛。

所以,哪怕天将寒凉,但我们仍然有一种饱满的、绚烂的、热气腾腾的感受,日子也在这种感受中,变得丰厚动人,不容辜负。

祝你霜降快乐,度过属于你的动人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高气爽,秋意醉人

在这绚烂的秋色中

步履不停,执着追梦

去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

——转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