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凶悍的日本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与中国军人近距离拼刺刀。这种场景在历史上是真实且十分常见的,而且据许多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描述,当时日军的拼刺技术很厉害,甚至在早期的白刃战中,由于缺乏有效训练,三个中国士兵都不是一个日本兵的对手,可见日军拼刺水平之高。

但就是这么一支擅长于白刃战的部队,为什么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美军时,就发挥不出他们强悍的战斗力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当时国内抗战的情况,当年中国军队之所以跟日军打白刃战战损比比较大,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士兵当时伙食情况太差,导致身体素质也比较差。特别是在40年左右大规模扩军后,新兵的身体素质和训练都跟不上,根本没法跟日军展开白刃战。

尽管如此,但在中国战场上主动发起白刃战的却大多是中国军队。这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白刃冲锋是在装备差距过大时,装备劣势的一方最能把装备优势一方拉到同一水准的战术。试想,作为装备优势一方,凭着火力优势就能消灭对手,为啥还要用刺刀解决问题?

中国军队跟日军相比,火力密度不占优,弹药储备不占优,兵员素质也不占优。打开距离比火力,八比一,十比一的交换比都可能达不到。但是迅速缩小攻击距离,和日军打成贴身肉搏,搅成一团,那么日军的火力优势就发挥不了。就算我军身体素质不如日军,用白刃战的话也能做到三个换一个,否则战损比还会更大。

当然了,日本毕竟只是个很穷的帝国主义国家,只是跟中国军队比较才凸显出火力强的优势。而且还主要是重武器方面,单兵轻武器方面中日双方并没有太大差距,中国军队发起冲锋时,日军的火力达不到在半路把中国军队拦截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装备寒酸的中国士兵时常要用大刀同日军作战

但是到了太平洋战场,这种情况就反过来了,日军成了火力劣势的一方,美军是火力优势一方。跟而且美日间的火力差距要大于中日火力差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只能被美军碾压,所以日军也只能靠着夜战,近战,白刃战来拉低交换比。但是美军的火力完全可以做到在日军靠近他们之前把绝大多数给干掉。

美军自动火器比较多,一以美军12人制的步兵班为例,拥有1支M1式冲锋枪、1支M1918A1自动步枪、1支M1903式春田狙击步枪、2支M1式卡宾枪、6支M1加兰德步枪,除了那支狙击步枪,其他全是清一色的自动以及半自动火器,有的步兵班还加强的有号称战壕扫帚的军用霰弹枪,还有士兵人手一只,携带自己采购的大口径自动手枪。美军一个步兵班的火力是德国步兵班的1.5倍,是日军步兵班的2.5倍。一个美军步兵班能的火力能轻松压制住一个日军小队。而且编制越往上,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火力悬殊就越大。

于是当日军准备和美军白刃战时,美军的火力部署早就给日军挖好了坟墓——远距离有迫击炮,中远距离有m1919a4和BAR,中近距离有加兰德,近距离则有汤姆森和卡宾枪。经过几轮火力招呼,冲锋的日军已经剩不了几个了。最后等到日军靠近,美军步兵也会拔出刺刀和手枪迎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的装备显然比中国军队强几个等级

即使忽略掉美军和中国军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的自动火力和训练水平,光看身体素质这一项,美军也是能把日军碾压的水平。

要想身体素质好,必须得吃得好吃得饱就行了。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二战美军伙食的描述:

巧克力、可口可乐口香糖和野战饭盒,曾是二战中美国官兵随身不离的几件受用物。自诩“二线球队”的美国,直至1944年才大规模参战,400万出境军人,一年里竟然喝掉10亿瓶可乐。外表吊儿郎当的美同大兵,所到之处,总是嚼着巧克力和口香糖,高兴时还向周围儿童撒发。那些被战祸搞成破落户的西欧人,看着羡慕不已。这种野战饭盒,不仅有涂好黄油的面包片、午餐肉、沙拉作料,还夹有两支“骆驼”牌香烟和3根火柴,饭后还可抽上几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野战食品发展很快。野战食品的种类超过23种。 C型食品(单兵作战食品)是在二战中最常见、士兵们吃得最多的伙食。它约重 3千克,有11种餐可供士兵选择,其中5种含有豆类。美军还为特种作战小分队,包括进行丛林战和山地战的部队,研制了特殊食品,称为 B型食品,主要配给100人的小分队。
C战斗口粮包装在6个小铁皮罐头内和一个附件包。其中三个铁皮罐头是肉类,称为M成分。另外三个铁皮罐头是面包类,称为B成分。6个罐头组成一天的口粮。多数情况下美军C战斗口粮为冷餐。但也可加热食用。
M成分有多种配方:有肉和豆类,肉块和蔬菜,肉和通心面条,腊肉,鸡蛋和土豆,肉和面条,猪肉和米饭,香肠和豆类,猪肉和豆类,腊肉和利马豆,鸡肉和蔬菜。这些东西煮熟后分装在铁皮罐头里,装在木头箱或纸箱里运往前线。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餐方案组合而成。
例如:M1号组合方案包括火腿, 鸡蛋和土豆,肉和豆类,鸡,蔬菜;M4号组合方案包括猪肉和豆类,肉,通心粉,火腿,利马豆。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方案都兼顾了营养,热量和口味。
B成分也有多种配方:有饼干,混合压缩麦片,糖衣花生仁或葡萄干,速溶咖啡,蔗糖,速溶柠檬粉或橙粉,水果糖,果酱,可可饮料粉和褐色牛奶糖。后勤人员配餐时根据不同配方加入不同成分即可。例如B1号组合方案是:饼干,压缩混合麦片,咖啡,方糖块,糖衣花生仁。B4号组合方案与B1号一样,只是用巧克力豆取代了糖衣花生仁。
把上述M1的三个罐头和B4的三个罐头放在一起就是一个C战斗口粮。当然不要忘了配发一个附件包。附件包里面有九只高级香烟,净化水药片,火柴,卫生纸,口香糖和开罐头器。

通过这份资料可以看出,美军的伙食供应十分丰富,远超同时期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再来看看皇日军的口粮: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错,但实际上后来就变得极为磨炼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横滨当造船厂工人的新兵说:“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们吃到了一顿特殊的美餐,红小豆煮粘米饭,但是就在我们吃饭的时候,上司发话说:‘这是你们吃到的最后一顿好饭了,从今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严酷起来。’”后来,陆军和海军新兵们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凉米饭加咸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极快地吃完,以便赶回去继续军事操练。午餐可能是米饭加上一点肉或鱼,晚饭则不过是一碗汤加上一点点米饭和蔬菜。
日本陆军昭和6年伙食标准:米640克,麦200克,罐头肉150克,乾菜110克,泡菜40克,酱油20克,盐12克,糖15克,茶3克。
在东史郎日记中,日军的战场后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队出发的前几天还可以就士兵自带的口粮过日子,然后就开始节食减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约0.18升),菜就是咸菜什么的,一点奶糖都是十分珍贵的,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动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队到后方休整的时候才有可能吃能按军部标准发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队就地”征发粮食,实际就是抢劫“。
另外根据日军下级军官在东南亚战场上的回忆:每次部队转移驻地的时候,一般只带上5左右天的口粮,假如5天内不能到驻地的话,那么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排人进入丛林猎杀或采集野果充饥,并且在第三天开始减少口粮配给;而且里面也写到,如果部队是开赴前线的话,那么会把驻地的牲口带上,用来提供肉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经常发生杀吃战俘,甚至是自己战友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进行拼刺训练,将步枪横过来使用,是为了防止刺刀卡在敌人肋骨之间抽不回来,可见训练很贴近实战

说白了,二战时日本陆军的战术已经比较落后,实际上干的还是一战末期的事儿,只不过当时的中国太弱了,显得他们强而已。中国军队不管是国军还是共军,兵员都来自普通百姓,那时候中国百姓太艰苦了,所以身体素质非常差。而当兵以后,八路军其实吃的还凑合,但是也没法跟日本人比,国军的伙食就更没法说了。

但尽管如此,日军和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军队拼刺刀,也没见他们取得什么无法逆转的巨大优势。再到后来,八路军吃得好了,身体素质越来越强,加上对于拼刺做了针对性训练,在和日军白刃战中也就没了劣势。而国军方面得到了美军武器支援,火力强不少,日军同样占不了太多便宜。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日军的白刃战术在早期的中国战场大显神威,而跟美军一比就不灵了。并不是东洋鬼子不够狠,而是老美的火力实在是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