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又值霜降时节,草木黄落,蛰虫咸伏,秋天也接近尾声,要相见,隔年期。
霜打菊花开。虽然时节向晚,但却并不萧条,还有傲寒的菊花凌霜怒放,登高,赏菊,正当时。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虽山高地寒,秋意泠泠,但有霜讯报晴,登高远游也是乐趣无穷。
相比于夏山的繁茂,霜降之后的秋山更令人心旷神怡,就如温庭筠的“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那年深秋,宋朝诗人梅饶臣登鲁山,并作《鲁山山行》以抒怀。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 梅尧臣《鲁山山行》
简译:
层峦叠嶂,千峰竞秀,绵延起伏,鲁山这壮观的景象,正迎合了我爱好钟情山水的趣味。
随着观看角度的不同,那奇峻的山峰也各不相同,沉迷山中的美景,迷失在山间小径中。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爬树,枝叶落尽,山林空旷,可以看到远处的野鹿在小溪边引水。
在这峰峦叠嶂的大山中,会有人家居住吗?此时,从那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赏析:
宋仁宗宝元三年(1039年),梅尧臣出任襄城县令,襄城在河南中部,西与鲁山县接壤。
这首《鲁山山行》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也就是梅尧臣知襄城县的第二年。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这是一个天气晴好的秋日,诗人趁着闲暇时间前往鲁山游览。
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错落有致的峰峦,色彩斑斓的山景,令诗人目不暇接,满心欢喜。
只顾着观赏风景,忘了脚下的路,一时间迷失在蜿蜒崎岖的山间小径上,不知身在何处。
霜降后,树叶差不多落尽了,视野更加开阔,远处,黑熊正在爬树,小鹿在溪边饮水。
虽是深秋时节,但鲁山风光依旧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置身山中,惬意悠然,满心欢喜。
只是知不知道,深山中是否还有人家?正疑惑间,从那云雾缭绕的深山中传来一声鸡鸣。
野趣盎然,闲适自得,身在鲁山之中,却令人恍如置身世外桃源一般,一时间物我两忘。
而那白云深处的一声鸡鸣,又令人心生多少向往,不是山重水复,而是温暖的人间烟火。
这是一首颇有“野趣”的五律,因为钟情山水,喜欢野外的自然风光,故“适与野情惬”。
意象丰富,动静结合,色彩斑斓,梅饶臣此诗写出了深秋时节鲁山的幽静和山行的愉悦。
后记:
梅饶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城人氏,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官至太常博士。
因家贫,梅饶臣16岁乡试落榜后,就随叔父前往洛阳谋职,并在主簿任上与欧阳修相识。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天圣九年,30岁的梅饶臣与25岁的欧阳修相见伊水河畔。
梅尧臣闲适淡泊,不善应酬,独喜山水,与欧阳修、尹殊等同在洛阳为官时常结伴同游。
洛阳三载时光,他们一起郊游宴饮,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成为诗歌改革运动的推动者。
他积极支持欧阳修的古文运动,同时也写出了大量激动人心的佳作,在诗坛上颇有声望。
梅尧臣诗风质朴,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
“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故欧阳修赞其“老自有余态”……
岁月悠悠,时光已走远,但那些属于诗人的温暖故事却世代相传,每每读起都心生感动。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那霜降时节鲁山深处的鸡鸣,已然穿越了时光,依旧清脆如初……#我心中的文学天花板#我心中的文学天花板#
参考资料:
《宛陵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