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点儿文化,就准备着在西安憋尿吧!
原创 李万卿
有人说,如果没点儿文化,在西安上厕所都有点难呦!
此言不虚。
过去,你只要认识“男”“女”两个字就能找到厕所。但到了西安,即便认识两万个字,也未必能很快找到厕所。
早几天,我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停车之后有点内急,导航显示厕所就在停车场,但怎么也找不到。
太座指了指旁边一个宫殿式建筑,说:“你去那里解决吧!”
我抬眼看,上挂一牌匾,上书3个烫金繁体字:“涤尘堂”,还是从右往左读。如果按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就是“堂尘涤”。
我恍然大悟。
随后,就发了一个小视频,让网友猜猜“涤尘堂”是个什么场所。
留言很有意思,有说“洗车的”,有说“澡堂子”,有说“洗衣服的”......
有一个留言,很雅:“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依”。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厕所。
这厕所,据说是西安"最有文化的厕所"。
公厕的墙壁上,挂着不少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壁画复制品,有《观鸟捕蝉图》《客使图》《侍女图》等。每个隔间的内侧门板上,还贴有不少文物瑰宝的照片与简介,比如双凤衔枝纹铜镜、双龙柄白瓷瓶等。厕所门把手、玄关装饰物等的选择,也无不透露着历史与文化的气息。
最重要的是,整个卫生间里处处明亮干净,一点水渍、一丝异味也没有,不少人干脆坐在大厅的沙发上歇起了脚。
你看看,如果没点文化,你敢不敢进去方便?
几年前,我去西安华清池时,也是找不到厕所,问导游哪里可以“唱歌”。
导游说:“御净轩。”
御净轩?
乍一听名字,像是太监净根去势的地方,又似乎是用餐喝茶的去处。
我吃惊地看着导游,认为他在戏谑。他手指向华清池一侧一处悠闲清静之地,一脸认真:“没错,去吧。”
我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迅速冲向左侧竹木蔚然处,看到一座俨然宫殿的建筑,金字匾额上书三个斗大的字:御净轩。正茫然时,发现下面三个小字:卫生间。
那座“御净轩”,清一色的仿唐建筑,内部设施也很是考究,红木雕刻的门窗,镀金镶银的水龙头,汉白玉的座椅,大屏幕液晶电视……整个建筑自动换风,紫外线杀菌,有观赏鱼和落地盆景,所有来这里“方便”游客,都能享受到星级服务。
想当年,就是玄宗和杨贵妃到此,也不过是蹲在“恭桶”之上。
皇帝虽贵为天子,但对于拉屎拉尿这类不雅之事,也与我等庶民一模一样,该蹲着就蹲着,该站着还是站着。
不过,皇帝出恭都不能叫“拉屎”,出恭的地方当然不能叫“茅厕”,怎么着也得听着舒服读着文雅吧!
于是,就有了“御净轩”。
御净轩也好,洗手间也罢,那么这么古香古色的地方,按孙悟空的说法,就是个五谷轮回之地。
其实,五谷轮回之地,也是有讲究的。
古代厕所因风水之说,多建于屋宇之东侧,故称厕为“东厕”“东圊”“东净”“东司”等等。
厕所的泛称或者小名也非常多,比如:溷、圊、厕、清、便所、毛司、灰圈、茅厕、茅坑、粪坑、沃头(先秦时期)、西间、西阁(古人认为厕所应设在西方或南方)、舍后(民间厕所多设于屋后)、雪隐(宋)、溷厕、厕溷、厕屋、厕轩、井屏(公厕)等。
戏谑的称呼有“一号”“大号”......
现代的叫法也不少,如洗手间、卫生间、盥洗室、化妆间等等。
但是,西安是西安,也是长安,文化味儿就是浓。
西安不仅有“涤尘堂”“御净轩”,还有大雁塔的厕所“静心阁”,八仙奄的厕所“静心堂”,大唐芙蓉园的厕所“御圊屏”......等等等等。
我非常佩服古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更赞叹汉字的无与伦比之美。如此不雅之所,却被叫出了亲切优美准确的雅号。
我有一点不解的是:如今住在“堂”和“轩”里的人,是不是要改换门庭了?
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以免去西安时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