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底,一位手持木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年男子,另一只手紧紧抱着酸菜坛子,像极了“乞丐”,站在清华大学长沙临时校区门口,翘首以盼,不断往里面张望。

校门卫看到了这位“乞丐”,准备将他哄走,但这位“乞丐”死活不肯走。对门卫说:“我不是乞丐,我是来找你们的梅校长”!门卫感到很诧异,你怎么可能认识我们的梅校长?门卫对他说:“赶紧走吧!到别处乞讨吧,这里是学生上课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进不去,他只能在门外等梅校长出来,门卫也放松了警惕。他站在门外东张西望,突然看到梅贻琦校长出来了,赶紧扑上去抓住梅校长的衣袖,说:“总算到家了,梅校长”,梅校长听到熟悉的声音赶紧转身仔细看看:这不是赵忠尧教授,怎么变成这幅样子?

赵忠尧紧紧抱着咸菜罐子,对梅校长说:“一言难尽,说来话长!不过总算找到了”,梅校长赶紧将赵忠尧教授带到办公室,两人相拥而泣!

赵忠尧为何会沦为“乞丐”?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护着那咸菜罐子,那咸菜罐子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的科学家,错失“诺贝尔奖”

赵忠尧于1902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普通家庭,生于清朝末年,中国正处在积贫积弱时期。他的父亲是一位乡村私塾教师,非常有正义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痛心疾首。

父亲将改变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赵忠尧身上,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之下,赵忠尧茁壮成长。小小年纪的他,就有报国之志。他不同于平常人,学而优则仕,学文科考取功名,他却选择理科,力求将来科教兴国。

他从小刻苦努力学习,在1920年,赵忠尧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的前身),学习化学后转学习物理学,从此以后,他一生都在与物理打交道,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

在大学期间,赵忠尧仍然秉持着努力学习,在学业上丝毫不懈怠,学业成绩在校内名列前茅。1925年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在这里他遇到他生命中第一个贵人:著名的科学家叶企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企孙邀请他去清华大学担任他的助教,在清华任教期间,赵忠尧深感祖国的科学技术与西方国家的差距。为此,他感到深深的担忧,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他等不及公费出国留学。

1927年,于是他自费出国留学。赵忠尧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刚开始密立根教授对这位来自中国的赵忠尧有蔑视,瞧不起咱中国人,随便给赵忠尧一个课题,应付了事。可赵忠尧觉得这个课题太简单了,学不到真正的技术,他喜欢挑战性的东西,能够学到真正的技术。

赵忠尧跟导师讨价还价,软磨硬泡,最后导师甩给他一个比较有难度的课题:硬伽马射线通过物质时的吸收系数。

没成想这课题将他带入物理学的大门,对物理有了重大发现,导师对他另眼相看。

他夜以继日、苦心钻研,经过无数次实验与记录,他第一次观测到了正电子的产生和湮灭现象,成为世界上首位发现反物质的物理学家,这次发现完全可以获得当年的“诺奖”,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让他错失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就连瑞典皇家诺奖评委爱克斯朋事后不禁感叹:“这是一个不可弥补的疏忽,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他才28岁,28岁的赵忠尧就站在世界物理学之巅,他完全可以留在美国搞科研,前途无量。

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奔赴国难

他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他曾说过:我出国留学并不是为了拿诺贝尔奖、拿学位,而是为了学到真正的科学技术,学成报效祖国。

1930年,赵忠尧取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院后,赴德国哈罗大学物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虽然此时的他,小有所成,但他对科学始终保持孜孜以求的心态,攀登更高的科学山峰。

1931年,赵忠尧转道去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与原子核大师卢瑟福一起工作,他也开始对核物理的研究。

他与卢瑟福忘我通宵工作,卢瑟福被这位来自中国的小伙对科学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所折服,两人相互吸引,成为好朋友。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我国东北沦陷,我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远在海外的赵忠尧听闻祖国正遭受战乱之苦,忧心忡忡,他想着回到祖国一起赴国难。

卢瑟福也知道赵忠尧想回国,在他临走之前,卢瑟福将50毫克镭送给赵忠尧,希望他回国后继续从事核物理研究。

众所周知,镭是研究核武器的重要元素,也是一种放射性元素、稀有金属,它撑起了中国核工业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忠尧历经千辛万苦将镭带回中国,回国后他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组建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开设国内第一个核物理课程,培养核物理人才。他所培养的学生,后来很多都成为“两弹一星”,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核武器的研发,个个都是顶尖科学家,如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周光召、朱光亚等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也都受过他的指点。他是中国核物理的奠基人,被称为“原子能之父”。

千里护镭

在那个战乱年代,很难容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尽管条件艰难,赵忠尧排除万难,想方设法搞科研,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甚至不惜冒生命危险。

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很快被沦陷,日本鬼子们冲进城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生灵涂炭。

北京的清华园也被鬼子侵占,还好梅贻琦校长提前将学生们及实验设备进行南迁,迁至长沙临时校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这天,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梁思成与林徽因正收拾行李,准备南迁,赵忠尧突然找上门,焦急地说:“能不能用你们的车子送我去清华园找个东西,这东西很重要”。

梁思成看着赵忠尧焦急地样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载着赵忠尧巧妙躲过日军的哨岗,来到清华园,一片狼藉。他们直奔清华大学核物理实验室,赵忠尧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一个铅筒,里面装有50毫克镭,赵忠尧喜极而泣。

找到之后,梁思成赶紧载着赵忠尧离开,不然被鬼子发现了就不好了。梁思成建议赵忠尧和他们一起去长沙,但他觉得这样太过张扬,不太安全。赵忠尧深思熟虑后决定“千里走单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掩人耳目,他扮成一个“乞丐”,用酸菜罐子装有镭,混在难民群中一起逃离。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赵忠尧白天藏起来,晚上赶紧走路,他死死抱着那咸菜罐子,寸步不离,晚上睡觉也要抱着。就这样,赵忠尧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从北京步行走到长沙,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沙后,这才有了文章开头一幕。

梅校长看到衣衫褴褛的赵忠尧时,胸口都有两道很深的血印,心中五味杂陈,不禁流下眼泪,为这位科学赤子的爱国之心感到敬佩。

再次赴美,归国之路困难重重

1945年,美国在日本长崎和广岛扔下了两颗原子弹,彻底震惊了世界。

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小岛上试爆了一颗原子弹。

赵忠尧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应邀参观这次试爆。当原子弹爆发出巨大“蘑菇云”升起来时,在场各国的观众无一欢声雀乱,一方面是迎合美国宣扬核武器的威力,另一方面是感觉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作为研究核武器的赵忠尧,却陷入了沉思:中国何时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什么时刻能制造出原子弹?他将参观所看到的数据全部记在脑子里。他决定搞出原子弹。

参观完后,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核武器,并学习美国的核武器研究技术。

赵忠尧辗转多个实验室,苦心学习核技术,每天超负荷工作16个小时,可谓是耗尽了心血。与此同时,他省吃俭用,辛勤打工,凑起一笔笔钱,用于购买研发核试验的零部件。

他将买来的这些实验器材及教学设备打包好,陆续托运回国,自己也做好了归国的准备。

虽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赵忠尧始终不忘初心,深深地爱自己的祖国,在异国他乡苦心研究,为的是祖国能在世界有一席之地,不被别人欺负。

在美国有朋友劝他能留下来,被赵忠尧婉拒:“一个人在国外做出成绩,只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对于国家富强,作用并不大。”

他淡泊名利,始终将国家利益摆在首位。但他的归国之路困难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赵忠尧和钱学森、邓稼先等100多名留美学者终于踏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正满怀希望回到的祖国怀抱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工突然上船搜查,将钱学森扣押起来。

虽然这次赵忠尧侥幸逃脱,但没过多久,美国当局连发三份电报进行拦截,当船开到日本横滨时,他们逮捕了赵忠尧,并将他关在日本东京巢鸭军事监狱。

在狱中,赵忠尧面对美国方面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宁死不屈。“扣押赵忠尧”事件,引起当时国际舆论的关注,在中国政府强烈抗议之下,迫于压力,美国不得不将赵忠尧放行。

1950年年底,赵忠尧历经磨难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的赵忠尧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核武器研究中,研发出两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加速了原子弹的试爆,奠定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赵忠尧没有直接参与原子弹的研发,但他培养的学生已成为中国核工业的脊梁。

他的光芒或许是被他的学生们所掩盖,1964年,当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赵忠尧欣慰地笑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之后的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个核电站的兴建……都离不开赵老及他学生们的努力。

晚年的赵忠尧依然发挥余热,专注物理教学,培养出更多的科学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5月28日,96岁高龄的赵忠尧溘然长逝。

赵忠尧将毕生精力投身于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政道为此深有感触:“凡是从1930年代到20世纪末,在国内成长的物理学家,都是经过赵老师的培养,受过赵老师的教育和启发的。”

他错失诺贝尔奖,没有后悔,不计个人得失,淡泊名利,桃李满天下,是“大师中的大师”。当他处于坎坷冤屈之中,不抱怨,始终心怀坦荡,展示出国士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老在回首自己的人生道路时,曾说:“我一直在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这句话很好诠释他的一生。

赵忠尧的爱国精神让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与名字,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当我们惊叹于祖国繁荣昌盛时,不要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们,缅怀赵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