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一二根”,志愿军用中文谐音喊的英语,英军居然听懂了!

1950年12月的一天,50军149师师部通讯员突然跑到445团2营4连的驻地,找到文化教员莫若健,还顾不上缓口气,拉上他就走。莫若健问道:“什么事这么急?”通讯员说:“前面抓了个舌头,是个美国兵,几个翻译都对不上,只能找你这个懂八国英语的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获联军俘虏

原来,此时的莫若健不但是4连的文化教员,还是师政治部敌工组的副组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莫若健才刚刚中学毕业。别看是中学生,在那个文盲率90%的时代,中学生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了。尤其是莫若健的老师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吕叔湘,这使得莫若健的英语口语相当流利。

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俘虏了美英军就多达1800余人,为了完成审讯工作,149师成立了敌工组,共配有3名英语翻译、1名朝语翻译,莫若健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若健后来成为英语老师,晚年免费教人学英语,被评为中国好人

在审讯中,莫若健的英语水平让大家刮目相看。俘虏中有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莫若健一一甄别。旁边的战士钦佩得五体投地,悄悄地问:小莫老师,你会说几国话啊?莫若健说:我会说英语,只要说英语的国家,都能听懂。

战士又问:有几个国家能听懂啊?莫若健一数,16个国家里有8个是说英语的。战士更加钦佩了,从此之后到处给他宣传:小莫老师能说8国英语!莫若健的名气迅速地大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抓获的联军俘虏

这次师里抓了个舌头,作训科长丁永年带着师部的英语翻译突击审讯,但师部的英语翻译阅读能力可以,口语水平却不敢恭维,和美军俘虏说了半天,谁也没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丁永年情急之下,想起了“懂八国英语”的小莫老师,于是赶紧让通讯员去把他请来。

果然,小莫老师一来情况就不同了。这名美军俘虏本来就有些口音,再加上紧张,再加语无伦次。几乎每句话里都有夹带着一句“求你们别杀我”,再颠来倒去也难怪师部翻译听不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俘虏里各国人都有

莫若健一边用英语安抚俘虏的情绪,一边向他提问。有一些他也听不太懂,就向对方询问。在外人看来,两个人说得滔滔不绝。闻讯赶来的代师长金振钟也直夸莫若键:“这个小同志不错!”最后莫若健终于摸清楚了情况。

原来这名俘虏只是一名下士,师里这么重视他,是因为他带着两部步话机,这个东西很多志愿军战士还是第一次见。此时志愿军的通讯设备只能配备到团一级,营以下都是靠通讯员传达命令。如果通讯员不幸牺牲,许多营、连都是以战斗到最后一人为战斗结束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用英语写的标语:别再为华尔街卖命!这不光要懂英语,还要懂美国政治

因此,当俘虏一名带着两部步话机的美军,大家还以为抓到了重要人物,结果只是一名下士。据俘虏介绍,美军的通讯设备配备到排,有的部队甚至配备到班。巨大的差距让在场的人都唏嘘不已。上完了“技术普及课”的金师长感慨道:美军装备这么好,却这么不经打!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莫若健的名气更大了。师里让他开个补习班,让更多的战士至少学会几句常用的英语,比如缴枪不杀、举起手来、我们优待俘虏等。针对很多战士根本没有基础的情况,他用中文谐音编了《英语喊话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俘虏的英军皇家来复枪团士兵

学会那个喊话,好处真叫多啊!见到敌人叫“哈喽”,“撒暖得尔”(Surrender)是投降,“汉子阿普”(Hands up)是举手,“发楼米”(Follow me)是跟我走。“威尔吹体由”(Well-treat you)是优待俘虏,“铺当由儿钢”(Put down your gun)是缴枪,“卡莫奥特“(Come out)是出来,出来那个投降吧!

但战士部终究基础太差,很多中文谐音也走了样。比如“put down your gun(缴枪)”最后变成了“葡萄藤一二根”。当英军皇家来复枪团和第八骑兵团被包围时,“葡萄藤一二根”的喊声在战场上此起彼伏,英国兵居然也听懂了,都乖乖的放下了枪,举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