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知青往事:我们连队的黄指导员,他是我一辈子的感动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些经历,当时觉得很平常,并没放在心上。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却令人感慨又感动。我是一名老知青,回忆起当年在海南岛栽种橡胶树时经历过的那一件一件往事,我心里就很感动,特别是指导员当年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我是1971年夏天乘坐轮船来到海南岛的。轮船抵达海南岛的码头以后,我们在码头作了短暂休整,大家就分乘多辆卡车继续前行,最终我们被分到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四团,团部设在乐东县境内。

到达团部驻地后,经过了五天的学习和培训,我们就分插到十四团下属的各个连队,成了名副其实的兵团战士,我们的任务是砍坝烧荒、刨挖树穴(栽种橡胶树的深坑)栽种橡胶树。

在团部学习培训时,天天就是开会学习,伙食也不错,我们一帮十六七岁的初中生都很高兴,觉得兵团的生活挺好,一点都不苦。可到了连队,看着一排排草棚,再看看周边的荒芜和荒凉,我们心里就凉了半截。这还不算,连队的伙食和在团部的伙食根本没法比,更苦的是高强度的生产劳动让人难以适应,我们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来到连队的第二天,早饭后我们在操场(营房前面的院子)集合,连长和指导员在队列前做了自我介绍,连长姓张,是海南本土人,他说他没多少文化,小学都没毕业。指导员姓黄,四川人,普通话说得也不好,但他说话我们基本能听懂。

黄指导员拿着花名册点名的时候,却念错了我的名字,指导员倒没觉得不好意思,我却多了一个外号。我的名字叫陈小冉,黄指导员却念成了陈小再。后来战友们都喊我陈小再,竟然没人喊我陈小冉了。

来到连队又开会学习了两天,连队为我们发放了劳动工具,黄指导员就带领我们去修路。那时我们连队到团部还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小路,拖拉机都难以通行,更别说卡车了。当务之急是拓宽那条小路,确保拖拉机和卡车能正常通行。要不然,我们连队的生活物资都难以运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我刚满十六周岁,身体比较瘦弱,我是连队个子最瘦弱的男生,但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偷懒耍滑,第一天去修路,我挥舞着尖镐拼命刨土,一刻也不闲着。中午休息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手上磨起了水泡,用手一碰火辣辣地疼。就在这时,黄指导员突然来到我身边,拉过我的手看了看,很心疼地说:“陈小再,日子长着呢,刚开始干活要歇息着来,要循序渐进,看你的手……”黄指导员说完,用手摸了摸我的头,摘下他手上的一双线手套,塞到了我手里。那一刻,我心里既温暖又感动,原本想纠正一下我的名字叫陈小冉不叫陈小再,我却没好意思说出口。

之后的日子里,黄指导员和连长对我都很关照,经常问我干活累不累,能不能吃饱。面对连长和指导员的关爱,即便是累,我也说不累,就算吃不饱,我也说能吃饱。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我们修通了那条公路,也为当地父老乡亲提供了便利。放下了镐头,我们又拿起砍刀,开始砍坝烧荒挖树穴,连长说栽种橡胶树才是我们主要任务,修路只能算作一个小插曲。经过了修路的历练,我的手掌磨出了茧子,感觉身上也有力气了。

来海南时,我除了随身携带的行李,还带来了初中课本和高中课本,我知道在学校时没好好读书,我想利用业余时间复习一下初中课程,也预习或自学一下高中课程。可到了连队,高强度的生产劳动让我身心俱疲,学习的时间也就很少了。尽管如此,每天晚饭后,我都要拿起课本看一会。不看一会书,我就难以入睡。

到了第二年,我的饭量突然增大,身体也在长高,每天都有一种吃不饱的感觉。特别是到了半夜,总感觉肚子咕咕叫,饿得都睡不着觉。那时没有零食,饿得实在不行,就爬起来喝点水,让水压住肚子里的饥饿感。

后来听战友私下议论,说山下面有木薯,挖来煮熟了可以充饥,还是不错的美味。说者无意,我却听在了心里。偷偷观察好了路线,很快就付诸了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我原本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可为了不饿肚子,半夜竟然一个人跑到三里路以外的那片木薯地,偷挖了几根木薯,跑回连队驻地,在营房后面比较隐蔽的地方,迫不及待地架起火,用烧水的水壶煮木薯。

就在我狼吞虎咽地享受美味时,黄指导员就像幽灵一样突然出现在我的身边,吓得我差点没被噎住。黄指导员蹲在我身边,并没有呵斥我,反倒很和气地问我:“陈小再,你为什么三更半夜去偷老乡的木薯?”“报告指导员,我饿……”当时我很害怕,几乎带着哭腔回答指导员的问话。指导员没批评我,他用手摸了摸我的头,小声说:“吃完赶紧去休息,明天还要上山挖树穴。”

事后我才知道,当地生产队的木薯时常被盗挖,队长已多次到我们连队反映情况了。偷挖木薯的可不止我一个,只是我被指导员抓了现行。

第二天下午收工回来,黄指导员偷偷送给我一个午餐肉罐头,还有一包饼干。当时我心里很感动,不争气的眼泪夺眶而出。指导员用他宽厚的手掌摸了摸我的头,转身离去了。

过了几天,指导员让我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除了给战友们做饭,还要喂猪和种菜。指导员说我们连要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种一些花生、土豆和瓜菜,尽量改善战士们的伙食,绝对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搞生产,指导员还把年轻战士吃不饱饭的情况反映给了团部。自从当上了炊事员,我总算不饿肚子了,这应该就是黄指导员让我去当炊事员的本意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1973年秋季,我们连队的伙食就有了很大的改善,战友们最起码都能吃饱肚子了,隔三岔五还能改善一下伙食,我们连是养猪最多的连队,也数我们连养的猪最肥壮,其他连队还到我们连来学习,学习养猪的方法。

第二年秋天,我们连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经战友们推荐,最终连长和指导员拍板,同意我去县里参加文化课考试。因为我平时一直在坚持看书学习,我顺利通过了文化课考试,成了全连第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幸运儿。

离开连队那天,指导员送给我一支钢笔和一个没用过的搪瓷茶缸,然后对我说:“陈小冉,这次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珍惜这个机会,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也为咱们连队争光。”

在海南岛当了三年多的兵团战士,黄指导员是第一次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也是唯一一次和我说话没摸我的头。我知道指导员是故意叫错我的名字,他叫我陈小再,我不但不生气,反倒感觉很亲切。特别是指导员摸我头的时候,我就感到很温暖。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广州,等我再次回到海南岛的时候,老连长已经过世了,黄指导员也已解甲归田回了四川老家,因为没有他的详细地址,我也就和他断了联系。

2016年秋天,我总算联系到了几位失联多年的老战友,也打听到指导员的住址,当我满怀欣喜来到四川内江找到指导员的住所时,令我没想到的是,指导员已经不在了。指导员的老伴说,指导员临终前,还念叨过陈小冉的名字。那一刻,我泪如雨下,心如刀割,蹲在地上呜呜痛哭。

第三年初冬,指导员的老伴去世了,我和两名战友赶到内江,送了老人最后一程,也到墓地祭奠了指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我也成了白发老人,每当想起当年在海南岛的那段兵团知青经历,我心里除了温暖就是感动,当年指导员和老连长还有战友们对我的关爱和照顾,我永生永世都不会忘记!敬爱的黄指导员,您是我心中一辈子的感动,陈小冉永远怀念您!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陈小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