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消除创伤经历,是症状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动机。

症状在生理层面的定义是有限制的,比如流鼻涕、发烧、浑身酸痛等等才算是症状。但是在心理层面,症状有着十分广泛的概念。比如头疼可能是生理层面的症状,也可能是心理层面的症状。在心理层面,不想上学、不想上班、不想吃饭都可以称之为“症状”。

在心理层面,所有你能想到的症状都是为消除创伤经历服务的。简单的举例:A在走某条路的时候见证了或者遭遇了惨烈的车祸,那么A之后再要走这条路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症状”,比如恐惧、恶心、心慌等等。他可能已经忘记曾经在这里发生了什么,但是却产生了这样的症状。

形成症状的表现

遗忘或者重复

心理意义上的症状五花八门,我们无法一一去列举。就像是小孩子不想做什么或者想要什么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五花八门的症状。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遗忘或者重复,这是包括成年人都在用的手段。遗忘就是想不起有一件事,而这件事指向了一次创伤经历。

或者我记得这件事,但是不记得其他人的反应;或者我记得其他人有反应,但是不记得自己的感受。我们的大脑通过处理记忆片段,相当于剪掉了一部分内容,目的是避免让我们重现创伤。重复就是重新经历类似于最初创伤的情境,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重复,就像是A总是爱上同一类,而结局都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为或者心理上的阻抗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凡是行为上或者心理上的阻抗都可以视为症状。比如你想要做什么事,但是会产生许多阻碍。有些阻碍只是一些念头,有些阻碍表现的好像是真实的症状一样。比如我想去东边池塘钓鱼,可是我不自觉的在忙其他的事情,忙了一天也没有去东边的池塘。

原来,这是因为我曾经跌落进东边的池塘。通过忙其他事情而忘记做计划内的事情,就是一种阻抗。比如当你想要参加一场聚会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心烦意乱甚至是生气和愤怒,这些症状是在阻止你去参加聚会,因为你在回避一种可能带来的社交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