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二字,惨遭武则天砍头抄家。反对无效的百官不解,武则天大怒:“你们把字拆开看看!”
在唐高宗李治重病之际,朝中政事曾一度交由皇后武则天代为操持。武则天不仅将后宫之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才干。
高宗对她的依赖与日俱增,甚至在多次病重期间,都将朝政事务托付给她。
那个时候,裴炎和武则天其实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裴炎看重的是武则天的手腕和执行力,毕竟她能够迅速稳住局势,维持国家的安定。
当李治病情愈发恶化时,裴炎心中也逐渐萌生出隐隐的不安之感。
李治临终留有遗诏:新皇李显(唐中宗)继位后,若遇军国重大要事无法定夺,务必向皇太后武则天请教意见。
这道遗诏看似给了武则天极大的权力,实则是在为李氏子孙的未来做安排,裴炎深知唐高宗的真正意图是限制武则天,防止她过度干涉朝政。
李显初登皇位之际,裴炎原以为凭其辅政大臣之身,可助力新皇稳固政权,然而事与愿违。
李显为讨好老婆韦皇后,他竟欲封岳父韦玄贞为侍中,还公然放言:“即便将天下交予韦氏,又有何妨?”
裴炎大惊失色,如果继续放任李显如此胡闹,李唐的江山恐怕要毁在这个年轻皇帝手上。
他寻得武则天,进言废黜李显,主张另立其弟李旦为帝。裴炎以为这样既能平息朝中的动荡,又能维持李唐的正统。
此提议深得武则天认可,二人合力,遂贬李显为庐陵王,继而定李旦为唐睿宗,但武则天却趁机迅速掌控了朝政。
她将睿宗安置在皇宫的别殿,实际权力完全由她独揽,裴炎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武则天登上权力巅峰的踏脚石。
最让裴炎感到无法容忍的,是武则天试图为她的武氏家族立“七庙”。按照唐朝的传统,只有皇族才能享有“七庙”,这是皇族尊贵身份的象征,武则天毫无疑问是在为自己称帝铺路。
裴炎站了出来公开反对,他知道自己可能会引来武则天的忌恨,但他别无选择。
武则天很快又提出要诛杀李唐宗室中的韩王元嘉和鲁王灵夔,多数大臣面对此景噤若寒蝉,唯有裴炎再度挺身而出,坚决予以反对。
裴炎的这一切做法让武则天彻底失去了耐心,因为这个曾经的盟友已然变成了她称帝路上最大的障碍,她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铲除他了。
公元 684 年,徐敬业于扬州起兵,打着“匡扶李唐”之旗号,决然向武则天发难。
裴炎瞅准了时机,他觉得倘若武则天把朝政交还唐睿宗,徐敬业的起兵定然会自行消解。
但武则天的野心早已超出了裴炎的预料,她怎么可能放弃到手的权力?
武则天非但未采纳裴炎之提议,还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抓捕入狱,但这些举动自然是需要一个证据的。
于是武则天声称她查获裴炎给徐敬业的密函,信中只有两个字:“青鹅”。
大臣们看不出其中的深意,武则天却笑着解释道:“‘青’字拆开,是‘十二月’,‘鹅’字拆开,是‘我自来’。此乃裴炎和徐敬业密谋于十二月起兵的有力证据。”
裴炎被冠以谋反罪名,押解至洛阳都亭驿斩首,周围的官差冷眼旁观,没人敢与他说一句话。
裴炎早已心如死灰,他知道从自己决定站在李唐这边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结局。
有人为他鸣不平,认为他是李唐的忠臣,死得冤枉;也有人认为他不识时务,阻碍了武则天的称帝大业。
多年后,唐睿宗继位,为裴炎平反,追赠他为太尉,赐谥号“忠”。
(参考资料:《裴炎与武则天冲突的原因、性 质 及 影 响》,李永康,张彩琴,《运城学院学报》2012年总第30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