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全文约2000字,阅读约10分钟

林黛玉寄居在荣国府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生活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因为现实生活很具体、很实际,也让人很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黛玉的日常生活由王熙凤负责,具体饮食供应保障如同大家的一样。

在谈到自己的生活处境时,林黛玉曾经向薛宝钗交过实底。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和薛宝钗私下交流,透露出自己的处境:

“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有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从林黛玉所说,透露出一种无法说出口的实情——她的寄居生活,正常的供应保障都让荣国府的小人们嫌弃。

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的日常饮食供应能够与其他人一样,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林黛玉身体有病缠身,普通人的日常饮食对于她来说,有等于无。所以,更多的时候,她根本无法吃饭。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记载,贾宝玉挨打过后,贾母带着王夫人、薛姨妈等人探望过后,出来到上房内吃饭,王夫人让人去请姑娘们一起来吃,“请了半天,只有探春和惜春两个人来,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林黛玉自不消说,平素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众人也不着意了。”

很多人以为,林黛玉是挑食,其实不是,而是她的身体状况不允许。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关系融洽之后,主动关心林黛玉的病情,让她少吃药多吃饭,提出吃燕窝滋补身体。

林黛玉听完苦笑说道:“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林黛玉说的很含蓄,薛宝钗听完之后,就知道林黛玉根本吃不起燕窝,于是当天晚上,派婆子给林黛玉送来一大包燕窝。

林黛玉感激不尽,亲自赏给送燕窝的婆子赏钱。

贾宝玉知道此事后,主动向贾母透露口风,贾母才让人每天给林黛玉供应燕窝。

林黛玉不仅吃营养品靠薛宝钗暗中滋助,平时吃东西解馋还需要靠蹭饭解决。

大观园成立小厨房,不仅供应大家的日常饮食,还有偿提供相应服务。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中,司棋让小丫头去厨房要碗炖鸡蛋羹,管厨房的柳家不愿意搭钱,于是说出了有偿服务的事情:

“前儿三姑娘和宝姑娘偶然商议了要吃个油盐炒枸杞芽儿来,现打发个姐儿拿着五百钱来给我,我倒笑起来了,说:‘二位姑娘就是大肚子弥勒佛,也吃不了五百钱的去。这三二十个钱的事,还预备的起。’赶着我送回钱去,到底不收,说赏我打酒吃”。

柳家说的很清楚,自己管着厨房,但是根本搭不起,想要服务,必须付钱。

事实上,贾宝玉过生日,想在房里开派对,也需要袭人、晴雯等人凑钱给厨房,让他们置办物品和饮食。

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想要开小灶,手里没有钱,只能另辟蹊径——蹭饭。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中记载,宫里的老太妃过世,贾母、邢夫人和王夫人按照要求入朝随祭。

荣国府和大观园里的所有一切都无人牵头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贾母托薛姨妈进大观园照管姊妹丫环,并嘱咐托她照管林黛玉。

这天早上,薛宝钗派丫头莺儿找林黛玉索要蔷薇硝。

林黛玉告诉莺儿:“你回去说与姐姐,不用过来问候妈了,也不敢劳她来瞧我,梳了头同妈都往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

如果是贪图热闹,大家完全可以聚到林黛玉房间,一来薛宝钗可以直接向薛姨妈请安,二来不用林黛玉舍近求远走一趟。

薛姨妈和林黛玉兴师动众出行到薛宝钗的房间吃早饭,其实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开小灶。

薛宝钗出面张罗,自然会给厨房钱财。林黛玉属于白吃白喝,本质就是跟蹭饭。

人的一生中,饮食虽然事小,却极为重要。

生活里,一个人吃喝都不顺心,生活状态不会好,精神生活更会一团糟。

林黛玉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对于生活中这种点滴虽然能看得开,但是无奈之时,或者遇到不公之际,自然会感到人生苦短。

寄人篱下,吃补品靠资助,解馋靠蹭饭。虽然形式上比较含蓄,但实质上却与刘姥姥“打秋风”的性质一样,让人感到悲凉。

作者为何要隐讳写出这样的情节。

其实是一种暗示——贾府没落之后,贾宝玉真正品尝起这种生活。

《红楼梦》第十九回,贾宝玉去袭人家里受到热情款待,但是袭人却觉得无可吃之物。

脂砚斋在此写一段脂批:补明宝玉自幼何等娇贵,以此一句留与下部,后数十回“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等处对看,可为后生过分之戒,叹叹!

林黛玉富贵时体味到生活之苦,最终让贾宝玉在痛苦中品味,就是残酷呈现林黛玉寄人篱下之苦。

所以,林黛玉在荣国府生活,很惨很凄苦。

写在后面:

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常读常新的过程。随着个人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对《红楼梦》文本中的人和事,也就有了不断地认知。甚至对以往自己个人观点也会有颠覆性的再认识。因此,敬请各位在阅读中,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疑问精神,批判思维。短文若能引发您的思考,乃是一大幸事。若是有不妥之处,也请海涵,毕竟只是一家之言,权当贻笑大方了。(本文依据《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相关内容整理推测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