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耗尽了赵国的元气,成就了白起“人屠”的不世凶名,俘虏赵军四十万,最终由于无法妥善安置这些降卒,只能半夜将四十万人坑杀。但是说白起此举背后没有受到秦王的授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实际上白起是为昭襄王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长平之战的失败根本原因是赵国已经供应不起这么庞大的一场战争,但是整个失利的起因却是来自范睢的反间计。在秦军久攻赵国不下时,老将廉颇的固守让秦王伤透了脑筋,心思机敏的范睢献出毒计,表示秦王若是都如此坐立不安,那么赵王只会更甚,赵国国力逊色于秦国,我们耗不起,赵国更耗不起,不如在赵国王室中散布马服君之子的能力远在廉颇之上,由他领军,想来秦国必然会很快获胜,秦王采纳了范睢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借助父亲赵奢的名气,赵括成功的给了赵王一些信心,让赵王决心赌一把,而廉颇在得令后,无奈的交出兵权,随后才有了长平之战的惨败。等到赵王死后,新晋赵王对垂垂老矣的廉颇更加不满,让人接替了廉颇的位置,廉颇感到自己一心守护的赵国已经腐朽没落了,心灰意冷之下就离开了赵国,再也没有回来。

同属于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李牧死,赵国亡”,他在赵国朝堂上用自己的赫赫战功为自己赢得了地位。战国末年,经过数代秦王经营打造的秦国已经傲立于山东六国之上,而李牧竟然可以带领赵军在秦军的数次大规模进攻中保持不败,两战痛击秦军,秦国上下只能再等待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年的战争没能让赵国缓过气来,加上国家突然遭受了地震,正是闹饥荒的时候,秦王嬴政看到了等待已久的良机,大将王翦整装待发,领兵几十万进攻赵国。可是仍然被李牧在井陉堵死在路上,僵持了数个月,李牧的军事能力之强可想而知。还是同样的方法,还是同样的人,上次是怎么谣传廉颇造反的,这次就怎么谣传李牧造反,廉颇造反赵孝成王不信,因为他老了,朝堂上还有人能制住他,但是为了改变战局,孝成王还是让赵括替代了廉颇;李牧造反,赵王迁信了,因为国中已无大将,李牧拥兵自重,朝堂上基本上就是李牧说了算,他要造反赵国没人能制得住他,除了他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代赵王都是面临同一个问题,赵国耗不起久战,而秦国耗得起;两代赵王命令下发后,两位将领的态度不一样,廉颇交出兵权,李牧誓死不交;在两代赵王眼里,廉颇就是忠臣,不会造反,李牧就是逆臣,必须得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不是赵王愚蠢,秦国的反间计就那么管用,而是到了那个生死关头,有时候看起来好像有很多选择,可实际上其实是选无可选的。不管怎么做,历史的潮流已经浩浩荡荡,他们都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