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晚上8点多,无棣县水湾镇鞠家村农民高现志和妻子还在忙着为客户挑枣、发枣。这一天,北京、天津、上海、贵州、潍坊、青岛、临沂都有客户打来电话要冬枣,他们雇了10个人摘冬枣,夫妻俩一早就忙着挑货、装箱、发货。“今天冬枣卖出去9000来块钱。这不算是多的,多的时候一天卖一至二万元。”高现志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现志和他种出来的冬枣。

2016年,农村大众报报道了高现志在冬枣价格低迷时坚持不刨枣树的事儿(详见2016年1月11日农村大众报一版)。2015年,当地冬枣价格每斤最好的2元,稍微差些的才0.7元。当时,鞠家村村民几乎家家有冬枣园。价格不好,为什么不刨枣树,除了市场价格有高就有低的变化外,高现志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枣树不怕老,树老了,可以随时换头,农民种地,要算经济账。”

2016年以后,高现志还是没有刨枣树,并且把露天冬枣园全部改建成了冬枣大棚。冬枣价格不好,有些村民不想种冬枣了,他开始从村民手里承包冬枣园。到2024年,他共有28亩冬枣大棚,其中21亩棚内是一代冬枣,7亩是2020年嫁接的二代冬枣。

“大棚一代冬枣一亩地能产2000~3000斤,这几年价格稳定,挑出来的好枣每斤10元左右。好的二代冬枣这几年价格在上升。”高现志说。他所说的好冬枣,是指在大棚内种植出来的。

到10月10日,高现志的28亩冬枣,采摘过半。“能摘5万斤一代冬枣,平均价格不低于每斤8元,能卖40万元;二代冬枣今春受了冻害,只能摘3000多斤好枣,每斤30元,能卖9万元。”

2024年,高现志在28亩枣树上的总投资是5万多元。羊粪、豆饼等有机肥占了大头;平时管理,夫妻俩就能忙过来,只有摘枣时才雇人。对今年种枣能有44万元的纯收入,高现志说:“坚持就是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摘下树的冬枣,只有挑选出来的精品果,才能卖给新老客户。

53岁的高现志所说的坚持,包含两个基本方面:坚持不刨树;坚持质量第一。

冬枣价格走低后,有些村民觉得种枣不挣钱,便把冬枣树刨了;有些村民虽然没刨树,却既不建大棚,管理上也很不上心。“今年我们这里大田种植的冬枣,平均每斤收购价是1.4~1.5元,亩产2000斤~3000元,虽然投入低,但怎么算也挣不了多少钱。”高现志说。

鞠家村现在有冬枣大棚的村民共36户,共有400亩冬枣大棚,种的主要是一代冬枣。“别看有大棚的户数不多,亩数也不太多,但全村大棚冬枣的收入一点也不低。”高现志说,“这400亩大棚冬枣,一代冬枣平均每亩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二代冬枣收入更高,今年冬枣至少为全村带来450多万元的纯收入。”

高现志说,除极个别户,今年有大棚冬枣的村民,纯收入都过了10万元。种冬枣收入高,可村里新发展冬枣园的村民并不多。其中原因,一个是外出打工去了,多年不种枣树,不想再种了;一个原因是,现在种枣收入高,可新发展枣园,等枣树进入盛产期,价格高低就难说了。

“不管种什么,种地就那点学问。”高现志说。从春到冬,天天在冬枣大棚里忙着,如何管理好冬枣树、让树结出质量好的冬树,对现在的他来说,简单到可以说手到擒来。修剪、疏花疏果、浇水、打药不用说,高现志说他种的冬枣质量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多年前就不再施用化肥,用的全是有机肥。他最近给自己录了个小视频,宣传自家生产的冬枣,视频中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要想冬枣长得好,土杂肥料少不了。”上了些岁数的他,仍然不喜欢用有机肥这个说法,张口闭口还是土杂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现志和他种出来的冬枣。

坚持质量第一的结果,是不愁冬枣卖不出去。高现志的客户,都是老客户和他们带来的新客户。老客户年年买他的枣;新客户是听老客户说高现志的冬枣不错,买来一尝,果然好吃,然后说给熟悉的人听。

“前几天,天津一家超市要我发点一代冬枣的样品过去。今天我收到这家超市的回复说,超市每天要3000斤一代冬枣,直到我家的一代冬枣卖完为止。”高现志说。

到10月16日,高现志家的冬枣全部摘完,没卖出去的冬枣,先放进冷库里。从第一天摘枣开始,到最后一批暂时放在库里的冬枣卖掉,每年都是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高现志家平均每天纯收入1万多元。“我们两口子种着28亩冬枣,太累了,挣着钱就不觉得那么累了。种地的人,不累点怎么挣钱?”他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高士东 宋宗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