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歌是这样唱的: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毛主席也曾说,“四渡赤水是我一生中的得意之笔。”
那么,四渡赤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简单的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具体一点说,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这时,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者东入湖南同红2、红6军团会合,调集其嫡系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欲围歼中央红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
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由遵义地区北上,在四川省泸州西南北渡长江,进至川西北,争取同红四方面军一起赤化四川。1月19日起,共军分三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4日,攻占土城。川军后续部队迅速增援。28日,毛泽东决定,立即撤出战斗,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1月29日,红军分三路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川军、薛岳兵团和黔军、滇军多路出动,企图截击红军。2月7日,中央决定,暂缓北渡长江,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红军即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蒋介石调整部署,派湘军主力在湘西“围剿”红2、红6军团;派薛岳兵团和滇、黔、川军,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叙永以西地区。
为了免受川、滇国民党军的夹击,2月9日,毛泽东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中央红军于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二渡赤水),向桐梓地区急进。
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料。川军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
24日,红1军团先头部队第1团进占桐梓。25日,红5、9军团在桐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当晚,红3军团攻占娄山关(红军第二次攻占娄山关),并在红1军团的密切配合下连续击溃黔军的多次反扑。接着,红1、红3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黔军的阻击。28日晨,再占遵义城。
这时,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第1纵队第93师进至遵义以南的忠庄铺地区,第59师正向忠庄铺开进。毛泽东等当即决定,乘援军孤军冒进之机,集中兵力,歼敌于遵义城以南地区。遵义战役从24~28日,历时5天,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大的一次胜利。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改用堡垒推进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企图南北夹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3月5日以后,中央红军主力由遵义地区转兵北进,16日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
蒋介石判断中央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令所有部队向川南进击,企图围歼红军于古蔺地区。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四渡赤水),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26日进至干溪、马鬃岭地区。27日,红9军团由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方向佯攻,引国民党军北向;主力继续南进,于28日突破国民党军封锁线,进至乌江北岸的沙土、安底等地。31日,南渡乌江,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
4月2日,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前锋逼近贵阳。这时,国民党军在贵阳及其周围地区只有4个团。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分,一面急令各纵队火速增援贵阳,一面令守城部队死守飞机场,准备随时逃跑。4月4日,红9军团在打鼓新场以东击溃黔军5个团,歼其2000余人。四渡赤水之后,中央红军主力乘滇军东调增援贵阳之机,迅速进军云南,并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与此同时,活动在乌江以北地区的红9军团,也从会泽以西的树节、盐井坪渡过金沙江。 四渡赤水战役胜利结束。
四渡赤水之战,毛泽东等根据敌情变化,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