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开国名将里指挥部队和外国人交手并获胜的将军,除了彭总等人之外,丁盛亦是当仁不让。

彭总和日军、美军都交过手,而丁盛不仅和日军美军交过手,还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率部击败了印度王牌军,取得了瓦弄大捷。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在特殊时期没有把握好方向。1976年在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期间,丁盛在上海同马天水等3名上海造反派见面,后来他也被撤职审查、开除党籍。

而在马天水等人的供词中提到丁盛曾说60军他指挥不动,这支部队对上海威胁大,要他们早做准备(有必要说的是这份供词是有争议的)。

那么这个60军又有什么来头,会让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丁盛说指挥不动呢(或者说会让马天水等人说丁盛说指挥不动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时任60军军长张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明是山东邹平人。1938年,只有13岁的他成为了八路军,并在两年后正式入党,开启了新的人生。

他一开始在山东总队民运部工作,后来当过文化干事和青年干事,在战场上多次立功,被评为甲等战斗模范。

到了1945年,也就是抗战胜利那一年,他升为营长,开始真正成为一名前线指挥员。

解放战争打响后,他多次参加战斗,在1948年的洛阳战役中,他带领华东野战军3纵23团第1营第一个攻入洛阳城(先登之功无需赘述),为解放洛阳以及推进河南全局胜利立下大功,被组织授予“洛阳营”光荣称号。

在战斗中,张明身先士卒被炸药炸伤,但坚持不下火线,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到了淮海战役的关键阶段,张明带领的“洛阳营”再次作为突击尖刀部队,突破了国民党第12兵团的防御圈,杀进敌军大将黄维的兵团部,斩将之功亦无需赘述。

综合统计下来,在战争年代张明共计负伤16次,获得过3枚英雄勋章,其中一枚是一级奖章,难能可贵。虽然他革命资历差一些,但组织上也很重视他,建国后他受到部队重点培养,到1956年的时候当上师长。1976年时,张明已经担任了60军军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洛阳营”后来多次参加国庆大阅兵活动,成为了模范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位组织纪律如此强,作战也特别勇猛的将军,怎么就成了丁盛眼中“指挥不动”的存在呢?

先不讨论丁盛是否真的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是不是马天水等三人串供的话,至少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丁盛和张明两人关系确实很一般。

当时南京军区下辖三个军,60军是其中之一,虽然张明明面上是丁盛的属下,但出身却并不相同。

丁盛是四野出身,而张明军长则是三野出身的干部。而且张明是一位拥有突出战功的虎将,性格也十分坦率正直,对组织十分忠诚。

正常的军事任务,张明可以坚决执行,但超出这个范围,张明显然不会轻易听丁盛的指挥。

从1971年开始担任60军政委和军长等职务后,张明一直被组织评为军政双优的干部,到1976年的时候,他在60军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只要张明不同意,60军的其他干部显然不会越过他去接受丁盛的异常指令。

除了张明本人不会无条件听丁盛的指挥外,60军的其他干部也不会轻易听丁盛的非正常指令,因为该部队本身既不是老三野部队,更不是老四野部队,其前身是徐向前元帅在华北地区作战时带领的华北军区第8纵队,参加过解放山西和征战大西北的战斗,后来被调往华东地区驻防。

到了七十年代,张明之所以担任军长,除了他个人的努力外,其实也离不开曾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的拔擢。

许世友很欣赏张明,于是大力推荐他升为正军级干部,成为60军军长。因此在战友情上,张明等60军干部其实和丁盛没什么感情。

另一点上丁盛与南京军区副司令肖永银之间也是关系紧张。这里也必须要说的是,丁盛的性格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影响,其在广州任上对叶帅的态度等等,这也是后来其那般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从这里诸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言,也能看出军中颇有一些山头的意思,而这也是为什么1973年12月毛主席会出人意料的宣布大军区主官调任的原因所在,当然这也是题外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来看,张明和丁盛等四野老干部关系一般,跟三野的大部分老干部关系也一般,总之少了这些乱七八糟的关系,张明在特殊时期就很少受别人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在1976年发生的丁盛“延安饭店密谈”事件中,马天水称丁盛说张明麾下的3个主力师驻防在长江口一带,而且“指挥不动”,无论真假其实60军的难指挥都是真实的。而这句话后来其实也事实上成了组织上认为丁盛犯错误的重要证据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1977年3月丁盛“落马”之后,也因为这句证词,张明和他带领的60军口碑进一步拔高,成为大家公认的好干部好部队。

1980年,张明升为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来获得了陆军中将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张明将军不仅会打仗,还擅长写作,陆续发表了《洛阳营》和《钢枪铁笔录》等作品,内容生动且真实,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2001年3月,张明将军病逝,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