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十四亿左右的人口,每个人正常情况下可以排出200克左右的粪便。

累积起来,这个数量实在高的吓人。

这不禁让人好奇,城市里每天产生的粪便都流向了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茅坑”到“粪霸”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古代。

那时候,解决“内急”可不是件轻松事儿。

没有抽水马桶,更没有化粪池,人们只能依靠简陋的“茅坑”来解决问题。

试想一下,在炎炎夏日,路过那弥漫着“独特芬芳”的茅坑,绝对是种“酸爽”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还只是小问题,真正要命的是,这种简陋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别的不说,单单是苍蝇在粪便和食物之间来回“串门”,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

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年代,粪便就是一颗颗隐藏在城市角落的“细菌炸弹”。

有趣的是,面对同样的问题,东西方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解决方式。

西方人比较“粗犷”,直接通过下水道把粪便排到河里,眼不见为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虽然省事,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中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就跟这种不卫生的排污方式脱不了干系。

而中国人则“务实”得多,毕竟,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中国,粪便可是不可多得的肥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商朝,人们就开始使用粪便施肥,到了后来,更是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粪便经济链”。

从皇家宫廷到平民百姓,都心照不宣地把粪便视为“宝贝”。

尤其是江南地区,凭借着先进的粪便处理技术和发达的水路运输,源源不断地将粪便转化为肥料,输送到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硬是把“臭不可闻”的玩意儿,变成了支撑古代农业的“黄金”。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粪便处理也逐渐暴露出弊端。

北京城的“超级粪霸”于德顺,凭借着垄断经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堪称是“站在黄金堆上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果断出手,取缔了“粪道占有制度”,并将粪便处理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曾经的“黄金”,终于回归了它应有的位置。

城市“屎”命线:化粪池与污水处理厂的“幕后英雄”

在现代城市,我们早已习惯了按下冲水按钮,那些“不雅之物”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你是否想过,它们究竟去了哪里?

事实上,在繁华都市的地下,隐藏着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管道,它们就像城市的血管,默默地将粪便和其他污水输送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化粪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化粪池的名字有点恶心,但它可是城市粪便处理的第一道防线。

这个埋藏在地下的“三居室”,利用厌氧菌的作用,将粪便进行初步分解,使其变成相对无害的物质。

同时,化粪池还能产生沼气,这可是可以用来发电的清洁能源,也算是“变废为宝”了。

当然,化粪池只是“中转站”,经过初步处理的粪便和污水,最终会被送往污水处理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它们将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旅程。

首先是“粗犷”的一级处理,通过简单的沉淀和过滤,去除那些肉眼可见的“大家伙”。

接下来是“温柔”的二级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精细”的三级处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彻底清除。

经过这三级处理,原本又脏又臭的污水,摇身一变,变成了清澈透明的“再生水”。

这些再生水,有的被排入河流湖泊,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有的则被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洁等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至于那些无法被分解的粪渣,则会被吸粪车运往粪便消纳站,进行集中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被送往发电厂焚烧发电,有的被制成肥料,滋养着田野里的庄稼,还有的则被填埋处理,回归大地。

从化粪池到污水处理厂,再到粪便消纳站,这一系列的流程,就像一条隐形的“生命线”,默默地守护着城市的卫生和环境安全。

而我们,作为这条“生命线”的起点,也应该更加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城市,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节约用水,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金时代落幕: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回望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与粪便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在古代,粪便因为其肥料价值,被视为“香饽饽”,甚至催生出“粪霸”这样的特殊群体。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粪便逐渐变成了城市发展中的“绊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在人口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我们每天产生的粪便数量之庞大,更是超乎想象。

据统计,平均每人每天排出的粪便约为200克,而我国拥有14亿人口,简单计算一下,每天产生的粪便就高达28万吨,相当于3个多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下来,更是能堆成一座座“粪便山”。

面对如此海量的粪便,即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粪便处理方式,比如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焚烧处理,虽然可以有效减少粪便体积,但也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环境。

因此,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粪便,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

好在,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粪便处理技术也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以将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实现“以废治废”,同时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

再比如,通过高温厌氧发酵技术,可以将粪便转化为生物天然气,这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可以用于发电、供热,甚至可以作为汽车燃料。

此外,还有粪便堆肥技术、粪便干燥技术、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等,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力求找到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粪便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技术的进步,观念的转变也同样重要。

过去,我们总是将其视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

但事实上,粪便也是一种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比如,将粪便制成有机肥料,可以替代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谓一举多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将粪便转化为生物质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建材、家具、包装材料等等,不仅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砍伐,还能降低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便便”的启示:敬畏自然,和谐共生

从古代的“黄金”到现代的“垃圾”,再到未来的“资源”,粪便的命运变迁,折射出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极强,粪便作为一种天然肥料,自然备受重视。

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逐渐远离了自然,对粪便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将其视为一种需要尽快处理掉的“废物”。

然而,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粪便,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即使是看似无用的“废物”,也蕴藏着巨大的价值。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就能将“垃圾”变成“黄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个意义上说,粪便的旅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

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规律,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