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而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德国纳粹的反犹政策。当然纳粹的反犹政策具有很强的反人类特点,也是其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客观地说,在当时的欧洲,反犹的情绪并不只是德国一国有,当时在法国和东欧一些地区也都存在有一些反犹太情绪和组织。那么当时的欧洲人究竟为何要反对犹太人,这种情绪究竟有什么历史渊源呢?

早期的反犹行为

可以肯定地说,反犹太主义绝对不是在二战期间才出现在欧洲的一种思潮,而是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积累,甚至在很多时候它会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种仇恨。

跟许多人印象里反犹思维源自基督教不同的是,其实早在基督教诞生之前,反犹太行为就已经出现了。比如在公元前4世纪生活在希腊化埃及的历史学家曼涅托就在自己的著作中对犹太人有了极为负面的记载。而在同期或稍晚一些的记载中,也有其它学者留下了对犹太人类似的观点。而在公元前2世纪,由东征的马其顿余部建立的波斯塞琉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曾经在其境内禁止过割礼等的犹太教宗教仪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马皇帝提贝里乌斯曾下令驱逐所有犹太人

而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在公元19年,罗马皇帝提贝里乌斯曾下令从罗马城驱逐所有犹太人。根据一些历史记载,提贝里乌斯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想压制所有和希腊罗马传统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当时犹太人有向罗马人传教的行为,所以也成为了比较主要的目标。提贝里乌斯将所有犹太年轻人强征入伍,并将其派往气候恶劣的地区服役,之后又将所有其它犹太人逐出罗马城。

而因为犹太人在罗马帝国期间发动过几次叛乱,所以在公元70年罗马皇帝提图斯重新占领了耶路撒冷之后,将犹太教的圣殿毁灭并不再允许犹太人重建。而在公元136年又一次犹太人起义被镇压之后,罗马人又屠杀了大量犹太人,史料记载当时被屠杀的犹太人的血甚至都漫过了战马的鼻孔。但需要说明的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对犹太人的歧视和暴行更多地并不是针对犹太人这一个族群,而是针对所有他们认为会影响到其传统信仰或者不服其管束的族群,所以这些反犹行为其实是广义上的暴力或者暴政行为,和后来的反犹主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犹太人如何成了特定目标?

而犹太人成了欧洲其它人的特定目标,也就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反犹主义的形成,则和基督教在欧洲的兴起有很大关系。而原因则也比较简单,因为是一些犹太人杀死了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稣。在英语里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叫Deicide,翻译过来就是“杀神”或者“杀神者”,在其它欧洲语言里也都有类似的词汇。而在基督教世界的反犹主义里,“杀神”可以说是一个最有力的理由。早在公元167年,当时基督教会的一个重要权威梅利托(Melito of Sardis)在一篇重要的布道文里就指责犹太人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为耶稣被杀而负责。尽管这个观点后来没有成为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观点,但包括许多教士在内的大量基督教徒都认为犹太人整体都犯下了“杀神”罪,并应当永世为此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太人在中世纪在欧洲各地被驱逐之后的迁徙路线

所以从这时起,欧洲的各种反犹太行为就和针对其它族群的歧视或是敌视产生的区别,反犹主义成为了一个地位非常特殊的思潮。但犹太人早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前就已经进入了欧洲,并且散居在欧洲各地,而且犹太人很早就在医疗和金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而且很难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因为基督教教义禁止放高利贷,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高利贷又是社会运行中不可能根除的经济行为,而犹太人这样做却没问题,所以犹太人在中世纪很多时候填补了欧洲社会的一些灰色角落,特别是跟商业相关的灰色角落。因此,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徒虽然普遍厌恶犹太人,但却也无意将其完全灭绝,因为中世纪的欧洲也确实需要犹太人从事这些灰色职业。

但犹太人扮演的这些灰色角色反过来又成了欧洲基督教徒证明这个族群道德有问题的理由,所以在中世纪欧洲的历史上,各式各样的反犹事件和歧视几乎从来没有中断过。特别是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的反犹主义达到了一个高峰。在公元1096年,在由欧洲一些平民率先发起的平民十字军东征行动中,位于莱茵河和多瑙河沿岸的大量犹太社区被摧毁,许多犹太人被屠杀。而在公元1147年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中,法国的犹太人又被大量屠杀。在公元1290年,英国驱逐了其境内所有的犹太人;在公元1396年,法国又驱逐了10万名犹太人;1421年,奥地利又驱逐了数千名犹太人。而在公元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时,犹太人又成了替罪羊,许多欧洲人认为是他们使用巫术导致了那个旷世瘟疫,结果有许多犹太人社区也惨遭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描绘犹太人被集体烧死的古画

而为了使自己的反犹行为显得更为“正义”,中世纪的欧洲流传着一系列污名化犹太人的传说与象征。比如当时的欧洲流传着一种名为“血谤”的传说,说犹太人会经常绑架基督教徒的孩子,将其用于祭祀并最终杀死。另外因为犹太教也将猪视为不洁之物,所以当时反犹的人就故意创造出了一种叫“犹太母猪”(Judensau)的形象,即把犹太人和母猪画在一起做龌龊的事。而在类似的各种负面形象的浸染下,犹太人在普通欧洲人的眼里形象也就更加负面了。

近代的延续

而在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阶段,逐步迈向近代社会的过程中,犹太人的处境却并没有改善,相反还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恶化。首先在欧洲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马丁·路德就秉持着强烈的反犹态度。在公元1543年他甚至专门发布了一本名为《关于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的小册子,在其中他用极其严厉的语言斥责犹太人,公开号召对其进行永久性的压迫和驱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丁·路德推出的小册子《关于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

甚至到公元18世纪,在拉开了现代社会序幕的“启蒙时代”,一些启蒙大家也都长期抱持着反犹立场。比如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的伏尔泰也有着强烈反犹的态度,而他的这种态度对当时法国的舆论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直到公元18世纪末,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人人平等的理念,一系列人权法律的颁布才使犹太人的处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但在德意志地区,反犹的政策则仍然得到了推行,直到公元1871年德国完全统一之后犹太人才获得了德国的完整公民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描绘拿破仑解放犹太人的画作

而官方的反犹政策在沙俄却继续得到实施,在俄罗斯革命之后发生的俄罗斯内战期间,犹太人又被俄罗斯白军视为红军的盟友,因此再次遭到了大规模屠杀。据估计仅在1918年到1921年的俄罗斯内战时期,白军就屠杀了大约10万到15万犹太人。而在一战之后,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而相对富裕的犹太商人和绝对贫困的德国平民之间的巨大反差也在德国民间再次鼓起了反犹的浪潮,最终这种思潮促成了纳粹在德国上台。

最后桃花石杂谈想再谈谈对于犹太人两个极端的看法,即贪得无厌和高智商、善于理财。其实桃花石杂谈对这两种观点都不太赞同。因为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是对犹太人在近代相对富裕这一现实的不同解读。但其实犹太人近代的富裕和成功也跟他们在历史上受到的歧视有挺大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因为前文提到,中世纪的欧洲犹太人事实上在欧洲社会就是扮演了填充社会灰色角落的角色,而其中就包括许多商业活动,比如收税、收房租和借贷等,而在当时,许多欧洲地区甚至有专门的法律限制犹太人只能从事这类职业,因为这类职业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所以当时犹太人从事这些职业可以说也是很无奈地被迫“不道德”或是被迫“精明”。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这些职业在近代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借贷逐渐转变成了现代金融产业,而犹太人因为被迫从事这种职业上千年,积累了大量资本和经验,才在这种全球社会转型中实现了逆袭。所以在桃花石杂谈看来,这恐怕既不能说明其贪婪,也不能说明其聪明,而是各种社会与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