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爷爷,73岁;李奶奶,82岁;刘爷爷,75岁……

凌晨四五点,一群古稀、耄耋之年的老人走在贵阳市某村头的土路上,路程漫长且崎岖,况且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挑着重达几十斤的扁担和背篓,哪怕是一个成年男子都有些吃不消,老人们却在这条路上背了十数年。

此时的天还未亮,他们借着星光在依稀可见的土路上弓着腰摸索着前行,一走就是好几里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他们走至路途的终点,已是满身疲惫,有些老人直接将扁担一撂,坐在水泥地面上假寐了起来。

这是一处名为「市公卫中心」的公交站台,它只停靠一路公交车,编号「252」。

就是这么一辆公交车,新华社、人民网在跟踪报道它,贵阳市将其视作城市骄傲,知道它的人无不发出感叹:“申论不再浮于纸上,而是写在大地上。”

当钟表时针指向6:10,252路公交车准时启动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坐在四周的老人们赶忙起身,来不及拍掉身上的灰尘便提着大包小包涌入公交车的车厢内,搬运过程中,包裹里的东西露出一角,无一例外装的都是些黄瓜、茄子、桃子等新鲜蔬果。

也就是说,所有老人都是周边村落的菜农。

期间,司机师傅张桂林会离开驾驶座,帮这些老人搭把手。可转眼又发生了另一幕奇怪的景象,老人们一个个挤进车厢后,没有一个人争抢座位,反而纷纷将座位让给手中的扁担、背篓,他们自个要么站着,要么坐在台阶上。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蔬果多腾出点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农们乘坐252路专线

见此情形,司机师傅没有责怪,反而习以为常。

待一切妥当,他才载着几十名菜农和上千斤蔬果启程出发。

终点站,大营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营坡公交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营坡距离市公卫中心站有23.2公里,张桂林开上40分钟左右就能抵达,中途只停靠四站,且都是菜农们聚集的地方,一路走下来,蔬果挤满了公交车车厢的各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太阳攀上山头,252路公交车也就抵达了终点。

这一头,菜农们鱼贯而出,径直在站台旁的人行道上摆起了摊;那一头,司机师傅张桂林起身去往旁边的早餐店吃当天的第一餐饭,与此同时,会有其他工作人员上车打扫卫生,将掉落在车厢内的蔬菜叶和污泥清理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打扫车厢卫生

站台旁的人行道上,除了菜农,还有一群等候多时的顾客,菜农们刚将蔬果摆好,他们便赶忙拥上前挑选、入袋、称斤、付钱。

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勾心斗角,一买一卖间,只有真心换诚意。

因为这些蔬果不仅新鲜,还足够便宜,桃子10块钱4斤、玉米5块钱2斤、小南瓜3块钱1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一点点流逝,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菜农们丝毫不慌张,一点儿也不担心没车回去,因为252始终停在他们身后,直至最后一位菜农收摊上车。

如此反复,一天又一天。

在贵阳,252是最特殊的一辆公交车。

不同于其他公交,252有几趟车是专门用来运载菜农及其蔬果的,贵阳市的乌当区下坝镇周边的六个村将近700位菜农,全靠搭乘它去市里头卖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不可思议?

在公交公司业绩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下,竟然有城市舍得给几百个菜农专门开一条卖菜线路,车票钱还不涨,只根据菜篮数量收2-7元,这摆明就是一桩赔本的买卖。

而252专线之所以开通,有一部分原因是“无可奈何”,菜农们的无可奈何。

对于这些村里的老人家来说,年龄大了,就干不了太重的活,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种点蔬果。于是卖菜,成了大多数村民唯一的收入来源,但村里跟镇上家家户户都种菜,自家的菜根本卖不出去,只有市里才有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让辛苦种的菜烂在田间地头,菜农们此前为了去市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像早先村的谢大林夫妇就曾为了卖菜搭乘过私人农用车,连人带背篓一趟就要30块,空筐回来还得再加10块钱,本来卖上一天菜也就赚个百来块,结果路费就要掏出去近半。

他们也曾徒步走着去市里,前夜刚忙完没睡几个小时,第二天凌晨三点就要爬起床赶路,不仅累,而且一整天时间几乎都浪费在了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百姓关注

下坝镇的秦奶奶亦是如此,她和老伴两个人在村子里种了几亩黄瓜和豆角,一个负责摘菜、码菜,一个负责卖菜。

秦奶奶走不动那么远的路,也不舍得花大价钱搭农用车,于是只能在早高峰时段跟上班族们挤首班公交。

但因为她两大筐蔬果太占地方,还容易蹭着别人,所以每回都要遭受其它乘客的白眼和嫌弃。秦奶奶心里不好受,却也无可奈何。

遭受白眼的次数多了以后,很多菜农便不敢再坐了。

当然,搭乘公交并不代表一劳永逸,先不说首班公交车6点半才发车,途中还要停整整36个站点,等秦奶奶到达终点站,时间已经不早了,买菜的顾客也走的差不多了。

而放眼整个贵阳市,像谢大林夫妇、秦奶奶这般为了卖菜发愁的村民,比比皆是。因此252对他们而言,不仅仅只是一辆普通的公交车,更是“救世主”。

救的是他们的生活,救的也是他们的生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252专线的出现源于一次“犯错”。

早先的252路公交车只有几趟满足日常通勤的班次,偶尔会有司机师傅见菜农们卖一趟菜不容易,本着能帮就帮的想法,便一次次破例将装满蔬果的菜篮挂在公交车的车头和车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挂满菜筐的252路公交车

这一幕被网友撞见后发到网上,舆论有好有坏,有人觉得这么做有安全风险还影响市容,也有人觉得这一小小的举动充满温情,值得提倡。

消息传到了公交公司总部,没有苛责,反而表扬了司机的善举,只提醒司机们不准在车头悬挂菜篮。

本以为这件事到此结束,结果当地相关部门决定“将错就错”,而且还“错”到了极致。

他们先是新增了几辆特殊的252路公交车,取名「惠农专线」,一如它的名字,这是专门用来搭载菜农和蔬菜的。

为了尽早让菜农们进市里买菜,252专线的发车时间较普通班次提前了10分钟,别看只是10分钟,司机师傅却需要每天为此少睡不止10分钟。

公交车停靠点距离始发站有13公里路,252专线的司机师傅原先是5点半上岗,如今5点就得爬起床开工。

但没有哪怕一个人有怨言,他们深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准时与否,将决定数百位菜农当天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农感谢司机师傅

还没完。

252路公交本来有36个站点,菜农们进一趟城至少得一个多小时,公交公司直接大刀一挥,将专线站点砍得只剩4个,如此一来,菜农们四十多分钟就能进城。

不止时间,还有空间。

当一车人全是菜农时,公交车车厢的空间便显得不够用了,时常有菜农因车厢放不下菜筐只能等下一班。

于是公交公司特地在每辆车上都安装了可拆卸的多层置物架,徒增成本,只是为了让菜农们多放些菜、多赚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抖音@苏七七的视界,下同

待菜农们抵达终点站「大营坡」,还有惊喜等着他们。

此前,菜农们卖菜全凭运气,毕竟是小本买卖,不舍得花钱、也没有多余的钱在菜市场租摊位,很多时候只能“占道经营”。可很多卖菜点要么被城里的菜农占了坑位,要么就容易被城管发现并喊停,好好的卖菜往往会发展成躲猫猫。

大营路街道办见状,竟然将「大营坡」站台前的一整条道都列为了菜农卖菜点,还不收一分钱,如此一来,这些年迈的菜农就再也不用挑着扁担四处找摊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这位患有听力障碍的老婆婆,家中无儿无女,她和老伴俩人靠卖些自家种的菜维持生计,因为腿脚不利索,耳朵也听不大清,每次出门卖菜都要面临找不到摊位、卖不出去菜的情况。

自打一下公交便能就地卖菜后,收入总算稳定了起来,而且这条街上的菜农、顾客都是熟面孔,哪怕她听不清顾客在问啥,旁边也总有人愿意搭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整座城市都在为这几百位菜农“兴师动众”。

或许有人会说:值得吗?

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

而是本该如此。

不是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清晨,当贵阳的252专线首班车准时发车时,远在300多公里外的重庆石船地铁站也迎来了自己的首批乘客。

这里运营着一条特殊的线路——「背篓专线」,它和252专线一样,乘客大多是石船镇周边的菜农。

石船镇距离市区有40公里路,未开通地铁前,菜农们只能在镇上兜售,不仅买的人少,还卖不上多少钱,很多菜只能烂在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地铁开通,石船镇的菜终于可以走出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篓专线的线路图

那为什么说这是背篓专线呢?

因为它对菜农很“偏心”。

偏心到啥程度?这么说吧,地铁开站时间一般是6点30,石船站却破例6点10开站,见许多菜农会提前在进站口等候,地铁工作人员便为他们一一安排了歇脚用的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报站普遍是中英双语,但由于菜农们都是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家,地铁公司竟专门为其录制了重庆方言版的报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农听重庆话版的地铁报站

你以为就完了?

远远不够。

重庆一年里有至少5个月是大热天,对于这些菜农来说,夏天卖菜不亚于拿命换钱。

石船镇政府知道后,决定联合一家爱心企业将4号线「红土地站」附近的一处防空洞免费提供给菜农们卖菜,里头不仅宽敞还凉快。之后又帮着宣传防空洞,将其打造成了一处网红菜市场。

这一下,不仅解决了菜农们的摊位和销路,他们还不用担心卖菜卖到一半中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背篓专线的出现应当是一件喜闻乐见的好事,菜农的生计有了保障,市民也能买到新鲜实惠的蔬果。

哪曾想,还是有许多人不太买单。

有人上「问政平台」发表建议「早晚高峰应该禁止乘客携带菜筐乘地铁」,矛头直指石船镇的菜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人在地铁搭乘直梯时见到菜农提着菜筐进来,二话不说便让对方出去,就因为菜筐太占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农被乘客赶出去

菜农有苦难言,他们七老八十的使不上多少力,根本没法扛着背篓走太长的楼梯,挤电梯实属无奈之选。

面对一波又一波舆论,重庆地铁十分硬气:“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就不会干涉。”

言外之意,背篓专线不会放弃,菜农和菜筐也不可能驱逐,他们和所有普通乘客一样有资格坐地铁、乘电梯。

不过重庆地铁也没有坐视不管,既然电梯挤,那就新建几节扶梯,让乘客有扶梯搭,菜农有直梯坐,两全其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当游客在重庆乘坐4号线地铁时,总会看见这样的一幕,同一节车厢内,有身穿cos服的年轻人,有手提公文包的中年上班族,也有肩挑扁担的老年菜农,他们职业不同、年龄各异,却又是如此的和谐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在贵阳与重庆,也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许多角落。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武汉也有一辆惠农专线,它是「荷新路新沟」开往「东西湖吴家山」的H85路公交车,每天早上的5点钟准时发车,运的虽然是蔬菜,守的却是菜农的尊严和钱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四川大凉山,则有一趟50年不涨价,最便宜只要2元钱、最贵也只需25.5元的绿皮火车,它就是普雄发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它不仅运人,还允许村民们带着自家圈养的牲畜上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牲畜乘坐5633次列车

说起来,贵阳的252专线也好,重庆的背篓专线也罢,它们或许看起来远远不如招商引资、发展新能源等计划宏大,但恰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实事,才更彰显一座城市的温度。

没错,城市需要发展,需要高楼大厦,需要商业CBD,需要有地铁、高铁、出租车,但总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步伐缓慢,难以跟上发展的速度,也难以适应高新科技的普及。

他们不潮流,不city,但他们也曾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遑论我们的书包、公文包何尝不是他们一筐一筐背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带来的福祉也不应当只是少数人享受的阳春白雪,它应该是给予每个人希望与力量的指路明灯。

所以,当城市在沿着发展的快车道一往无前地奔跑时,也请记得时不时回下头,看看他们,别将他们丢下。

毕竟,公文包、名牌包包并不比菜农的布包、箩筐高贵。

参考资料:

1.【相对论】方言报站、新建扶梯:重庆“背篓专线”温暖后续

2.【相对论】我们看到的一个个背篓,背后是这样一户户人家

3.【甲秀视频】252路公交上的“贵阳温度”

4.【湖北日报】这辆“菜农公交”,从黑夜开往日出

5.【贵州交通广播】运营一百天,得到一百分

6.抖音@苏七七的视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 / Oct / 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制:视觉志

编辑:Muse

微博:视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