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若还有什么情感是最能以爱为名的伤害,那么在亲子间的情感则是最为典型的了,在詹妮特·麦柯迪所写的《我妈走后,我终于成了一个正常人》里,让我们看见一个小女孩在和妈妈共生关系中的心路历程,到最后离开共生关系后的自我成长心态,这个路途中经历了什么,书中有很多让我们为之动容的瞬间。
一、细腻描摹,传递真实具象的情感瞬间
对于母子间的关系,在书中的共生状态,以一种极为细腻而生活化的方式勾勒在我们眼前,它将一个小女孩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从不断讨好被塑造,成为妈妈意志的一种外显,但却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冲突,以一种细腻而生动的画面感,呈现在我们眼前,文字间没有写这段共生关系是怎样的,但却又处处从细节处,让我们看见这段共生带给孩子的压抑和痛苦。
正如书页翻开第一页里那句简单的话:让日常阅读成为看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文字里描摹的真实生活画面和心理感知,让我们为之动容,小女孩成长过程中的努力和渴求,在很多的细节里呈现出来,让我们的心不断被敲击着被撞击着,而心生疼痛和了然,而在这份疼痛里,也看见作者是怎样的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极为诚实的描摹出那段共生状态:
“妈妈看着我,我也看着她,我俩总是这样。我俩总是连在一起,缠绕在一起,一个结。”
二、从委屈共生关系里,走向成长与蜕变
对于小女孩成长过程中,和妈妈之间那种委屈的爱,内心因此生出的一种伪装和讨好,在很多的细节里,让我们看见,在这段话语里,让我们看见妈妈将她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噢,她最想当演员了。”妈妈一边说,一边在下一页的虚线上签好字。最想我当演员的是妈妈,不是我。这一天又累又不好玩,要是让我选,我再也不要做这些事。但话说回来,妈妈想要什么,我就想要什么,所以说她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有讨好,迎合,在没有自身意志主体的孩童心理,接纳着妈妈的塑造和赋予,这在幼年时并不那么难熬,然而随着成长的蜕变,人自身不断要成长的。书中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有着许多的心理描写和话语描写,也因此我们更能够从文字和叙事视角里看见小女孩的内心感受,这份真实的感受被弱小无力所掩盖着,而因此隔着文字更我们看见作者对孩童自己的心疼。
小女孩想吃曲奇奶油味的冰淇淋,妈妈说你不想吃坚果椰子吗?在这份暗示下,小女孩选择了坚果椰子冰淇淋,书中有无数这样的小细节,让我们看见小女孩在迎合妈妈的需求,看妈妈脸色选择自己要的。一点一滴的委屈掩埋在字里行间。
感受它,理解这个小女孩的情感,并会在文字间的叙事间逐渐理解不断成长的她,更看见书中文末对此的呼应:她继续吃她的曲奇,享受她的曲奇。这就是一份蜕变和成长,与曾经的伤痛和解,并打破那些局囿,让自己走出一份明媚的阳光来。
《我妈走后,我终于成了一个正常人》以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见一个小女孩成长里的疼痛,爱的辛酸与讨好,但最终内心的小女孩总算成为一个喜欢的自己,拥有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希望,梦想和追求,真实自己,为自己的喜爱而努力,喜悦开心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