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期,有位粉丝看了《749局》之后,给我发私信吐槽——
“我想问一下这些拍烂片的导演心里就没点B数吗?他们真不知道自己拍的东西很垃圾吗?屎都拉得到处是了,还非得捏着鼻子说一点都不臭。但凡他片子的质量能有他嘴一半硬,都不至于被骂得这么惨。”
被辣眼睛还是其次,他理解不了导演为什么还要嘴硬补一刀,公开表示自己拍得挺认真,没人会花8年时间拍一坨屎。
要我说这位粉丝就是见得少了,圈内师老师之前接触过不少导演,我认识的很多烂片导演真的觉得自己拍的东西一点问题也没有。倒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电影,是因为他们不懂职场,不知道他们身边压根没人和他们说真话。
中国拍电影现在基本都还是导演中心制,很多电影从立项开始,上到明星和制片、下到场务和龙套,基本都得听导演的。导演的权力有多大呢?我亲眼见过国内一个知名制片人,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被某位一线大导在办公室里指着鼻子骂,制片人一直点头哈腰道歉,一句嘴都不敢还。
当你随便一句话就能决定一大堆人的饭碗的时候,周围会有人和你交心、给你挑刺吗?大家都是挑着好的说,听得多了,导演自己也就信了。一旦出现负面评价,那肯定就是观众无知、同行无耻、市场无情,总有刁民想害朕。
就拿陆川来说,他前段时间发微博说,有统计显示,5到7成用户都对《749局》表示了肯定——他可能真觉得大部分观众是喜欢这片子的。
他看到的这种统计是怎么来的呢?
电影上映前,身边的人都说这片子好,但电影上映后,评分却那么低,导演就不乐意了,问工作人员,大家真的不喜欢吗?底下的打工人一看老板阴着脸,肯定要说,那都是同档期对手出的阴招儿,评分都是黑子刷低的,不信我给您统计统计。
然后片方打工人就会找这部电影的营销公司,让他们整理数据,但是营销公司的牛马门也不傻,我说网上差评多,不是证明我们营销工作没有干好吗?因此一般都是选10条好评再穿插几条不痛不痒的差评,片方打工人拿到手里后再筛一遍,最后到导演手里只剩下:您最大的缺点,是太不注意休息、太不爱护身体了!
陆导会信这个数据,就是因为班上少了,不知道咱们牛马们为了在职场中生存下去,给老板捧臭脚时能有多没底线。而且陆川被身边的人吹捧忽悠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我看他之前甚至在路演时理直气壮地问观众:我拍过《寻枪》《可可西里》《九层妖塔》,你觉得哪个是烂片?
这都10年过去了,他居然还觉得豆瓣评分4.4、口碑被《小时代》《分手大师》《澳门风云》全面碾压的《九层妖塔》是部好片子。我怀疑一直有个打工人日以继夜地搜集《九层妖塔》好评,然后告诉陆川:全网有7成用户对《九层妖塔》表示了肯定,期待能看到您给中国电影带去新的震撼!
不要以为只有名导身边才有人吹捧、忽悠他们。
2018年,我采访了《逐梦演艺圈》的导演毕志飞,这部电影当年以2分的成绩成为豆瓣历史上评分最低的电影。毕志飞很生气,把豆瓣给告了,我一开始觉得他是在博眼球,但直到采访时,这哥们特别诚恳地和我说,之前搞试映的时候,每次都全场笑声,放映完收集的反馈意见里,也是好评比较多,怎么一上映豆瓣上就变成人人都在骂了呢?
其实媒体人去参加这种放映活动,一般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看完哪怕觉得不好,当着你面也基本不会说。都在一个圈子,抬头不见低头见,说实话,只会给大家带来麻烦。
之前我参加某大片的放映活动,那电影都已经上映了,我看完了发了个豆瓣说感觉一般,结果当天就被人找到,让我删评论,我豆瓣标记过几百部看过的电影,那之后我再也不敢标记院线片子了。
这其实算是电影行业的一个明规则。中国影视圈是一个特别重视人脉、人情的圈子,你有关系,会来事儿,那就能分蛋糕、赚大钱。你没关系,哪怕你再有钱,人家搞大项目也不会带你。所以不管大家私底下玩得多脏、怎么泼脏水,表面关系是一定要维系好的,场面话是一定要说的。
当年王家卫监制过一部豆瓣评分4.1的电影《摆渡人》,当时这部电影上映后骂声一片,很多人都骂王家卫不爱惜羽毛,没想到他反而发微博硬刚,说自己自己很喜欢这部电影,更没想到紧接着黄晓明、杨洋、刘亦菲、Angelababy、陈坤等,几十个一线大明星排着队转发微博,说我也喜欢这部电影。
你说这些明星们,他们不知道这部片子难看吗?但那可是王家卫啊,中国电影教父级的人物,背后站着无数电影资本,这是多难得的表态、站队、巴结大佬的机会啊。而且我这时候不支持,万一留人口舌、将来被人给穿小鞋了咋办?在影视圈你想得罪人可太容易了。
师老师当初在影视圈当记者当主编时,就老因为“不懂事”被人搞。
之前有部豆瓣2.8分的烂片《大轰炸》,我估计很多人都没看过。这片当年也是吹得牛逼哄哄的,网传投资10亿,请了范冰冰、布鲁斯·威利、宋承宪等好几十个国际大腕来演。这片宣传期的时候,营销公司找了我们一次,想打广告,开的价格还不低,我就去他们公司看了这部片。完事片方过来问我看得咋样,我心理想着这片子怎么会烂成这样,我就问对方是不是没剪完。
说完对方脸都绿了,说这是剪完的成片,我当时就特生气,我说剪完了都这么难看,那那这个广告我们没法接,然后气氛就尬住了。过了没两天我就听人说,圈子里传某媒体的主编师某某巨装逼,国际巨星布鲁斯·威利找他采访,他嫌人家腕小,采访掉价,拒掉了。
我:?
在影视圈里只要你敢说实话,你就能天天被人锤。比如前两年某家龙头电影上市公司业绩跌了,我就写了下财报,而且很公正的说就算这公司现在业绩不好,护城河也很厚,其他公司一时半会追不上。
结果这家公司董秘办的工作人员居然直接打电话来骂我,一上来就扣帽子说我唱衰电影行业,诋毁龙头公司,就差说我收了迪士尼的钱要来搞垮中国电影了。真话说的多了,到后来一群人天天喊着要封杀这个封杀那个。我就想,都是财报上的东西,有这功夫,怎么不去好好做电影,去封杀让你发财报的人,只敢封杀说点真话的几个媒体人?
后来我转行,就是因为觉得做文娱实在太没意思了,别说报道负面,我们采访名人,采访提纲都是要提前给对方团队审核的,什么能问什么不能问都被规定得死死的,采访的时候,旁边站一堆人,问提纲上没有的问题立马打断。最后成文稿子也要审核很多遍,很多中性一点的措辞都不能写,明星演技必须是有极大突破的,导演口碑必须是广泛认可的,作品热度必须是空前绝后的,就差跪下来直接磕一个了。
所以你别看大家在网上骂的血雨腥风,但在现实里,很多大咖都陷在信息茧房里,周围一片歌舞升平。
那有人要问了,除开身边的人蒙他们,这些大导演都没有自己的审美吗?完全不知道拍得烂了吗?肯定还是有人知道片子存在问题的,比如张艺谋就说过,很多电影他拍到一半就知道完了,必败无疑。但即便存在这种情况,大部分人电影上映时也不会承认,哪怕被骂嘴硬也要硬扛着。
毕竟现在一部电影动辄千万、上亿的投资,背后绑着一堆上市公司,导演自己不光拿了大笔导演费,很可能自己还投了钱、和背后资本有对赌,谁都不愿意吃亏。
再者说,电影口碑不好,这锅要是导演自己背了,下次谁来找他合作?又不能甩锅给制片人、监制和流量明星,想来想去,就只能把责任推给无良水军、莫须有的同行以及看不懂电影还喜欢瞎逼逼的中国观众了。
这种故步自封的自嗨,对电影发展没有任何好处。商业片是门大众艺术、是商品,观众的真实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当年张艺谋拍《幸福时光》,反响不是很好,被媒体追着骂,北京晚报还搞了个调查,你觉得张艺谋江郎才尽了吗?也正是这次滑铁卢驱使张艺谋走出舒适圈,才有了后来划时代的大片《英雄》。
可你反观现在,哪还有这样的评价环境?
中国观众真的太憋屈了,买越来越贵的电影票,看越来越魔幻的电影,完了连骂街的权力都没有,还要被说水平差。以前大家没得选,娱乐方式就只有这么多,只能一边被折磨一边被羞辱。可是现在看两部烂片的钱,我能趁着Steam打折买一堆3A游戏,天天在网上刷美女帅哥还免费呢,谁还惯着这些烂片呢?
结果就是电影圈越自嗨,现在愿意进电影院的观众就越少。说实话,现在还有人愿意追着《749局》骂、给行业说一点真话,做电影的偷着乐吧,真的是爱之恨责之切,说明大家还是希望中国电影好。要是皇帝的新衣再穿下去,将来怕是不管你们拍的是好片还是烂片,观众都只有一个反应:好好好,拍得好,反正我也不去看。
到时候,你去骂谁没欣赏水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