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种真正投入使用的量产倾转旋翼机,美国的V-22“鱼鹰”开创了一个时代,以至于后来只要出现相似构型的飞行器,都会被说成是“山寨鱼鹰”。
这不中国的版本也出现了,刚总装下线的“镧影R6000”(以下简称“镧影”)倾转旋翼无人机,乍一看就也像“鱼鹰”,但事实上除了飞行原理和升力构造上有一定相似,和“鱼鹰”并没什么关系。
作为6吨级无人机,基本可以肯定“镧影”会在军用和民用上都取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如果可以配置到075和076上,绝对是如虎添翼的好帮手。
美国“战区”也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架在中国有开创性质的无人飞行器,认为“镧影”体型巨大,有很实用的运输能力,而且速度快、航程远,并指出虽然它现在的定位是民用无人机,但具有明显的军用潜力。
此外“战区”表示“镧影”的概念模型在今年2月的新加坡航展出现过,当时《简氏防务周刊》曾分析过相关性能,认为这是民用的全自动平台,最大起飞重量6.1吨,最大有效载荷2吨,最大升限7600米,巡航速度55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1500公里。
不过简氏的数据似乎并不那么准确,“镧影”亮相后,国内媒体披露的最大航程是参数是4000公里,理论作战半径可以高达2000公里!
虽说不同渠道的消息有出入很正常,但这两个数字相差也太大了,当时简氏公布的概念图来看,“镧影”的发动机是和“鱼鹰”一样的构造,即整个发动机舱都要进行旋转。而最新公布的“镧影”显示翼尖的发动机舱内是可旋转的三叶螺旋桨,发动机舱本身似乎是固定的,旋转的只是螺旋桨,相比起“鱼鹰”,这种构型无疑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并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所以猜测发动机的不同可能就是导致航程数据悬殊的原因。
值得关注的也不止是技术革新,“镧影”能做什么才是关键。倾转旋翼机结合了直升飞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在拥有较大运载能力和较高航速的同时,还具备垂直起降和悬停等直升机的功能,任务灵活度很高。
所以“镧影”凭借2吨的有效载荷,完全可以胜任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多种任务,至少10名乘客的客运能力也相当突出,更令人惊讶的是还能选择无人驾驶有人乘坐模式,很显然人工智能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
倾转旋翼机的缺点也同样明显,这就是复杂度太高,特别是飞控系统,要同步调整两个旋翼的转速和角度,还要注意风向,飞行员在起降阶段进行的操作繁琐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事故。如果“镧影”确实配备了智能化程度高的操作系统,配合安全度更高的新型发动机,应该可以指数级下降事故率,从而避免美国“鱼鹰”那过于惨烈的事故率和伤亡记录。
确定“镧影”完善了安全性和操作性之后,“战区”也毫不例外地提到了军用潜力,并将“镧影”与美国贝尔公司的新一代倾转旋翼机V-280,和意大利莱昂纳多公司的AW609进行比较。
这两款倾转旋翼机都是有人飞机,严格来说没有多少可比性,前者是美国陆军重点推进的新一代通用直升机项目,计划取代UH-60“黑鹰”,2017年12月首飞,展现出来的高速、高机动和长航程等特点让美军比较满意,目前已经入工程制造开发阶段,预计2030年服役。
AW609则最早是贝尔和波音合作的BA609项目,后波音退出,莱昂纳多公司的前身阿古斯特韦斯特兰公司成为贝尔新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侧重商务和民用属性的机型,不过改装为军用也不是多难的问题。
真正与“镧影”类似的,其实是贝尔的V-247“警惕”倾转旋翼无人机,设计目标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一种多任务平台,设计指标相当惊人,比如最高时速550公里,航程6400公里,续航时间达到24小时,并可以在军舰飞行甲板起降等等。目前虽然还在开发中,但展现出来的潜力非常可观,代替MQ-9等服役多年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并非不可能。
参考V-247,结合如今解放军的切实状况,可以说“镧影”的前景也不是一般的广阔,特别是在076两栖攻击舰即将下水时,这种可能颠覆远海航空作战模式的大型直通甲板军舰,或许并不只配备攻击-11这个级别的固定翼无人机,如“镧影”这样的新一代无人飞行器,也将是改变未来作战模式的重要装备。